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论学习》:一本把“学习”拆解成“生活艺术”的智慧手札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论学习:一本把学习拆解成生活艺术的智慧手札

一、基本信息:藏在“学习”二字里的“百科全书”

若要给《论学习》贴标签,它更像一本学习界的《本草纲目》”——作者陈默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老顽童,既有高校任教的严谨,又爱蹲在胡同口观察小学生背课文。这本书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拆解学习的底层逻辑,从脑科学讲到孔子因材施教;下册全是接地气的学习工具箱,连如何用刷短视频的专注力背单词都有详细步骤。书里夹着作者手写的便签复印件(比如别信一万小时定律,要信有效反馈一小时’”),像在和你分享一位长辈压箱底的学习秘方。

二、核心价值:把“学习焦虑”熬成一碗“智慧鸡汤”

现在的我们,总在为学习焦虑:刷了100个高效学习视频,收藏夹里存了20G资料,却连一本专业书都读不完。《论学习》最狠的一招,是先给你泼冷水”——它用脑科学研究证明:人类大脑天生抗拒填鸭式学习,就像胃抗拒塞下一整头烤全羊。但这本书不是要打击你,而是递来一把钥匙​​学习的本质,是把新知识变成旧朋友,让思考变成条件反射​​。读完你会发现:那些让你抓耳挠腮的学不会,不过是没找对和知识交朋友的方式

三、内容亮点:用“生活场景”讲透“学习哲学”

书里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作者把抽象的学习理论,全变成了菜市场里的对话。比如讲知识迁移,他写:你学过骑自行车,后来学骑电动车时,是不是不用重新学平衡?这就是旧经验在帮你接新客人再比如讲记忆曲线,他用煮饺子打比方:刚煮好的饺子浮在水面,你得用漏勺捞起来(即时复习),不然凉了就沉底(遗忘);隔天再煮一锅(间隔复习),饺子皮会更筋道(记忆更牢)。这些细节像一把手术刀,把学习这件大事,拆解成了你我都能看懂的生活切片

四、写作密码:像和老朋友聊天,却藏着“学术核弹”

陈默的笔调特别反套路:他能用追爱豆打榜解释目标拆解你想和偶像同台,得先练歌、学舞、攒人气,哪一步都不能跳),也能用奶奶腌咸菜知识沉淀盐放多了会苦,放少了会臭,学习也要适量积累)。更绝的是,他总在书里自黑:比如提到自己年轻时背单词总记不住,就用小本子画单词漫画”——“abandon(放弃)画成一个人坐在地上拽绳子,结果到现在都没忘。这种不端着的写作,让严肃的学习理论,读起来像在听邻居大爷唠嗑,却又暗藏学术硬货(每章末尾都附参考文献,从《认知心理学》到《庄子·养生主》,跨了10多个领域)。

五、阅读体验:在“自我怀疑”时被一本书“温柔托住”

我第一次读《论学习》,是在考研二战失败的那个夏天。窝在出租屋的飘窗上,看着桌上堆成山的《肖秀荣精讲精练》《张宇高等数学》,突然翻到书里的一句话:你以为拼命学就是认真学?错!真正会学习的人,会先偷懒’——偷懒去观察自己:什么时候效率高?什么方法最顺手?这句话像一盆凉水,把我自我感动式努力里泼醒。后来我按照书里的学习日志法,记录每天学了什么、卡在哪里、怎么解决的,三个月后,原本需要6个月才能掌握的专业课,我4个月就啃下来了。现在我的书架上,《论学习》的书脊已经磨得发白,里面夹满了便签,有我写的今天用番茄钟+漫画笔记背单词,效率翻倍!,也有作者的学习不是冲刺赛,是马拉松——累了就歇会儿,路还长

六、评价与回响:从“学渣逆袭”到“教育界顶流”的“破圈神话”

这本书的朋友圈比想象中广:北师大教育学院把它列为师范生必读书,樊登读书专门做了3期解读,B站学习区UP主集体推荐(有个UP主用书里的费曼学习法,把高数讲成了脱口秀,涨粉50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有条短评特别戳心:以前我觉得学习是任务,现在才懂,它是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工具——感谢这本书,让我和学习敌人变成了队友更意外的是,它还火到了家长圈:很多妈妈用书里的游戏化学习法教娃,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和孩子比赛背古诗,我输了但超开心的动态。

最后想分享的两句话:

好的学习,是让你在学习之外,更爱自己、更爱世界。(上册)——这不是鸡汤,是作者用20年教育研究验证的真理;

别害怕学不会,那是大脑在提醒你:该换一种方式,和我做朋友啦!’”(下册)——每次卡壳时读这句话,焦虑都会变成跃跃欲试的好奇心。

合上书页时,我忽然想起作者在后记里写的:学习从来不是为了成为谁,而是为了更清楚自己是谁《论学习》最珍贵的,不是它教会了我多少学习技巧,而是它让我学会和学习和解——那些曾经让我失眠的没学会,那些让我崩溃的学不会,原来都是成长的小脚印,一步一步,把我带向更辽阔的地方。

现在,每当我有朋友为学习焦虑,我都会送他一本《论学习》,并在扉页写:别急,这本书会陪你,把学习变成一场有趣的冒险毕竟,人生那么长,能和学习做一辈子朋友的,才是真正的人生赢家呀!

“《论学习》:一本把“学习”拆解成“生活艺术”的智慧手札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 爱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艾瑞·卡尔1969年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以一只“永远吃不饱”的毛毛虫为主角,通过洞洞书设计串联起“星期概念”“数数启蒙”“自然蜕变”三大主题。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童书”,全球销量超500...

《和老虎先生闪婚的日子》:当“便利店邂逅”变成“余生剧本”,我读懂了婚姻的另一种模样 | 爱阅读

《和老虎先生闪婚的日子》:当“便利店邂逅”变成“余生剧本”,我读懂了婚姻的另一种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甜宠的“便利店童话”,2024年现象级治愈神作 《和老虎先生闪婚的日子》是90后作家“糖霜”2024年的现象级情感作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城市恋歌”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烟火气——暖黄便...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 爱阅读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解码数字货币的“百科全书” 当比特币价格如过山车般起伏,当各国央行竞相推出数字货币,当“元宇宙”里的虚拟货币开始影响现实经济,《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像一场及时雨,为迷茫的读者拨开迷雾。这本由北京大学国家发...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主流经济学“沉默”的“资本主义透视镜”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1982年的著作,出版时正值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导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陷入“理论危机”的年代。不同...

《自卑与超越》:用“个体心理学”拆解人性困境的成长地图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用“个体心理学”拆解人性困境的成长地图 一、书籍核心价值:现代人专属的“自卑转化指南” 这本书像一把温柔的手术刀,剖开人类共同的“自卑情结”——通过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教会我们“自卑感不是弱点,而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用毕生研究...

《政治论》:解码民主制度的哲学蓝图,在神权与人性间重构政治秩序 | 爱阅读

《政治论》:解码民主制度的哲学蓝图,在神权与人性间重构政治秩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几何学思维重构政治认知的启蒙经典 1670年,荷兰哲学家巴鲁赫·斯宾诺莎完成《政治论》,系统提出"民主制度最优论",颠覆传统君主制神话。这部被罗素称为"政治哲学的《几何原本》"的著作,1982年由商务印书馆...

《智慧书》:葛拉西安用300条处世箴言构建的生存艺术与现代性启示 | 爱阅读

《智慧书》:葛拉西安用300条处世箴言构建的生存艺术与现代性启示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17世纪西班牙宫廷到21世纪职场人的处世圣经 《智慧书》是西班牙耶稣会教士巴尔塔沙·葛拉西安1647年出版的处世哲学著作,2023年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中英双语典藏版"。全书以"300条箴言"为载体,系统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