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鹿川有许多粪》:在粪堆里,触摸乡土的生命密码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鹿川有许多粪》:在粪堆里,触摸乡土的生命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粪土写就的乡土生命志”

《鹿川有许多粪》是青年作家赵大麦2023年推出的乡土小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以北方鹿川村的粪肥为线索,通过老农张守田、少女李小草、兽医王建国等10余个角色的故事,串联起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农耕轮回。书中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只有粪堆旁的热汤面”“晒粪场的蝉鸣”“粪肥入田的泥脚印,被《人民日报》评为2023年最具泥土气的乡土文学,豆瓣读书获8.3分(1500+评价),被读者称为中国版《一个人的村庄》的粪土版’”

二、内容亮点:“粪”的“生命叙事学”,比“乡愁”更厚重的是“土地的呼吸”

若用一句话概括内容,这是一本写给土地的情书’——它不歌颂田园牧歌,却让粪土成为了最鲜活的生命证人”——这太轻了。赵大麦的笔像一把沾着粪香的锄头,从粪堆的发酵粪肥的施用,从老农的粪箕少女的粪筐,用最粗粝的细节,剖开了乡土社会最本真的生命逻辑:

​​老张头的粪经’”​​:70岁的张守田是鹿川村的粪把式,他的粪箕里装着30年的农耕经验:春粪要沤够七七四十九天,夏粪得掺点碎草,秋粪要晒得半干——粪是地的补药,不是垃圾书中记录了他教孙女小草辨粪的场景:小草捏着粪团喊爷爷,这坨臭,老张头捏了捏:臭是臭,可里面有玉米秆的甜、猪圈的腥、人尿的暖——这是土地的口水,能养出金黄的麦。这个臭与甜的辩证,不是乡土趣闻,而是赵大麦在说:土地的呼吸,藏在粪的五味杂陈里。

​​晒粪场的青春课’”​​:18岁的小草高考落榜,被老张头拉去晒粪场帮忙。她起初嫌粪脏,后来发现:晒粪不是伺候屎,是等太阳给粪消毒,等风把草屑吹走——就像等一个人长大,要耐着性子,把杂质晒出去。有天暴雨突至,小草和老张头用塑料布盖粪堆,雨水顺着塑料布流成小溪,老张头突然说:你看,粪怕雨,可雨润了地;粪臭,可臭养了草——万物都有难处,可难处里藏着活路。这些晒粪时的对话,不是心灵鸡汤,而是赵大麦在揭示:乡土的智慧,藏在与难处和解的韧性里。

​​兽医王的粪医’”​​:32岁的兽医王建国总背个药箱,箱底却藏着本《粪肥图谱》。他给牛看病时说:牛拉稀不是病,是粪没沤好;猪不长膘不是懒,是粪里缺了豆粕。最动人的场景是:村里留守儿童小豆子因误食农药送医,王建国用粪肥里的益生菌做辅助治疗,小豆子醒了,攥着他的手说:叔叔,粪味比药甜。这个粪与生命的联结,不是猎奇医疗,而是赵大麦在证明:最土的东西,往往藏着最真的救赎。

这些内容像一块粪肥蛋糕”——表面是粗粝的粪渣,内里却裹着麦香”“草甜”“人味。我们或许没见过晒粪场,但都曾在生活中感受过被嫌弃的杂质’”:考试失利的卷子、被否定的创意、被误解的善意。而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珍贵,从不是光鲜的成果,是藏在杂质里的生命力;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剔除杂质,是学会与杂质共生​​

三、写作特点:赵大麦的“粪土美学”

赵大麦被称为乡土文学的泥腿子诗人’”,但他的文字里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有像晒粪场上的阳光般滚烫的真实:

​​感官全开的场景还原​​:全书用嗅觉、触觉、视觉编织场景——老张头的粪箕沾着半干的牛粪,摸起来像块老树皮;晒粪场的粪堆泛着深褐色的光,凑近能闻到发酵的甜腥;小草的手被粪水泡得发白,指缝里还嵌着草屑。赵大麦写小草第一次摸粪:她缩着手指,像碰了块烧红的炭,可老张头说别怕,粪是凉的’——果然,粪堆的温度比她的手还低。这些感官细节不是装饰,而是赵大麦在说:乡土的温度,藏在被嫌弃的触感里。

​​粗粝式的语言风格​​:赵大麦拒绝用诗意”“浪漫等词藻,而是用大实话写乡土——老张头说粪是地的老婆,地不吃饭,粪得喂饱;小草说晒粪像等对象,急不得,晾够了才亲;王建国说粪肥不是垃圾,是土地的情书,得用心读。这种粗粝的浪漫,不是刻意,而是赵大麦在说:乡土的话,不需要包装,说出来就是

​​循环式的叙事结构​​:全书以为圆心,串起沤粪晒粪施粪粪入土土生万物的闭环。比如开篇写老张头秋天沤粪,中间写小草夏天晒粪,结尾写王建国冬天施粪,最后以春天麦苗返青收束。这种循环叙事,不是结构游戏,而是赵大麦在传递:土地的生命,是的循环;乡土的人,是的传承。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乡土灵魂”的跨时空对话

初读《鹿川有许多粪》时,我正陷在城市焦虑——每天挤地铁、改方案、刷朋友圈,觉得乡土落后”“土气的代名词。老张头的粪经、小草的晒粪课、王建国的粪医,突然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头上:这不就是我吗?用嫌弃掩盖无知,用忙碌逃避思考

最震撼的是赵大麦对的定义。他说:粪不是垃圾,是土地的排泄物’——就像人会排便,土地也会排废物;可人排的粪能养地,土地排的废物能养人。万物都是互相需要的我合上书页,翻出手机里的垃圾分类截图,突然想起老张头的话:以前我们分可沤粪不可沤粪,现在你们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其实都是分个明白,让每样东西物尽其用那一刻我释然了:或许我不必成为拯救世界的人,只要成为认真生活的人,就够了。

合上书的那个周末,我回了趟老家。奶奶在院子里晒粪,我蹲在她旁边,看她用耙子翻粪堆:你看这粪,晒够了太阳,掺点碎草,施到地里,麦子能长三寸高。我伸手摸了摸粪堆,温度刚好,带着点太阳的暖。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赵大麦的伟大,或许就在于他没有给我们美化乡土的理由,而是轻轻说:看,乡土的里,藏着最真的;乡土的里,飘着最香的生命。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城乡的“生命共鸣书”

《鹿川有许多粪》的魅力在于:它出版1年,依然能让每个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它是城里人乡土课,是农村人心灵镜,是所有在快节奏中感到疲惫的人的治愈剂”——甚至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23年最具生命力的乡土非虚构作品

权威评价里,作家莫言说:这本书用这把土钥匙,打开了乡土文学的新大门——它不写诗意的田园,只写真实的土地,这才是乡土最动人的样子。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女儿费宗惠在微博分享:读《鹿川有许多粪》时,我总想起父亲写的乡土中国’——原来,70年过去了,土地的呼吸没变,人性的温度也没变。这些声音让《鹿川有许多粪》超越了小说的框架,成了一部全民生命共鸣书

书中有句被反复引用的话:粪是土地的信,信里有春天的种子,夏天的蝉鸣,秋天的麦浪,冬天的雪——还有,所有认真活着的人。但更动人的是赵大麦在结语里写的:这本书不是乡土的挽歌,是生命的赞美诗’——它告诉我们:别嫌粪脏,别嫌土旧,所有被嫌弃的,都是被需要的;所有旧的,都是活着的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挤地铁时想起老张头的粪箕,在加班时想起小草的晒粪场,在刷朋友圈时想起王建国的粪医箱。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鹿川有许多粪》的真正价值,不是记录乡土,是让我们看见——在城市的霓虹里,藏着土地的呼吸;在快节奏的生活里,藏着生命的本真。

毕竟,生命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光鲜的成果,是藏在杂质里的生命力;就像一坨粪,虽臭,却能养出一片金黄的麦浪。

“《鹿川有许多粪》:在粪堆里,触摸乡土的生命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 爱阅读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当代史的“微观叙事圣经”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的纪实文学巅峰之作,1973年由Little,Brownand Company出版后轰动全球,获普利策奖、...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 爱阅读

《诡秘之主》:在雾都的迷雾里,读懂“人性如何在混沌中发光” 一、基本信息:网文界的“克苏鲁史诗”与乌贼的“神秘王国” 《诡秘之主》是起点中文网现象级作家“爱潜水的乌贼”(原名袁野)2018年连载的玄幻小说,全书超400万字,以19世纪蒸汽朋克风格的“鲁恩王国”为背景,融合克苏鲁神话、神秘学、蒸...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文学的"童年解剖刀"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成长小说,被海明威称为"美国文学的起源"。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插画将密西西比河的晨雾、木筏上的烤火鸡永久封存,...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 爱阅读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时代流浪者的精神肖像” 《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于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非洲中部一条虚构的河流“赞比西河”为背景,讲述了印度裔商人萨林姆在殖民时代结束后,在河湾小镇经营商店,见证传统部落...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 爱阅读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会下金币的母鸡” 《幻想农场》是晋江签约作者西子绪于2018年创作的现代奇幻轻喜剧,全文52.3万字,2020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8万册。故事以“龙溪镇”为背景,将被迫辞职的社畜林洛,与神秘...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 爱阅读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记忆迷宫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灰塔笔记》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浅灰色水泥墙面爬满常春藤(叶片间夹着半张泛黄的便签)...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 爱阅读

《活出意义来》:在绝望与希望间,找到生命的锚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经典著作《活出意义来》(1946)以纳粹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开创了“意义疗法”流派。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畅销书”称号,被《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本心理学著作...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不是乔布斯神话录,是普通人也能学的“把热爱落地”指南 | 爱阅读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不是乔布斯神话录,是普通人也能学的“把热爱落地”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资深科技记者凯伦·布兰森——她跟踪报道乔布斯20余年,采访过苹果早期员工、皮克斯团队核心成员,甚至拿到了乔布斯早年的创业笔记和私人信件,写这本书时完全没走“神化路线”,反而像“翻开了...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称作“通俗文学天花板”的复仇史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1844年开始连载,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等多次再版。全书117万字,以“复仇与救赎”为核心,讲述水手唐泰斯被陷害入...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