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逻辑新引》:在对话与谬误间,锻造思维的金钟罩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逻辑新引:在对话与谬误间,锻造思维的金钟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师生闲聊”拆解逻辑的经典

《逻辑新引》是殷海光1977年完成的逻辑学入门著作,2020年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再版。全书以教授与两个学生的对话体展开,从逻辑的用处种种谬误,用19次课堂讨论串起逻辑学核心概念。这本书被称作中国逻辑学普及的里程碑,豆瓣网友评价:读起来像在听相声,合上书却成了逻辑侦探。

二、核心价值:在信息爆炸时代,给思维装上“防骗滤镜”

这本书像一把思维手术刀,专治当代人的逻辑贫血症”——当社交媒体用滑坡谬误制造焦虑,当广告用诉诸情感诱导消费,殷海光用最朴实的对话告诉你:逻辑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帮你看清对方在玩什么把戏的生存技能。书中不教如何赢争论,而是让你学会不被人带节奏。比如,他拆解稻草人谬误时说:别人把你的观点换成稻草人打,你却在跟稻草较劲——这仗从开始就输了。

三、内容亮点:用“杨梅酸不酸”的例子,让谬误现出原形

殷海光的细节设计像思维陷阱体验馆,每个例子都戳中日常思维漏洞:

杨梅与橘子的推论陷阱:老教授写下一串命题一切杨梅是酸的,没有香瓜是杨梅,所以没有香瓜是酸的,学生立刻点头;但换成橘子后,学生却因橘子确实有酸的而否定推论。殷海光冷笑:你被经验绑架了,逻辑可不认这个。

雨神萧敬腾的归因谬误:书中直接点破:他说下雨是因为他来了,怎么不说他不来时也下雨?这种用明星八卦讲逻辑的写法,比教科书生动十倍。

二难式的猎人陷阱:把古代希腊辩士的语言圈套比作思维猎人,让你在读故事时突然惊觉:哎呀,我刚才也这么被套过!

四、写作特点:对话体+哲学思辨,让逻辑学“接地气”

殷海光的笔触像逻辑学界的相声演员,把枯燥概念变成茶馆闲聊:

师生互动的陷阱教学:学生周文璞总被自己的经验带偏,老教授一边骂你在报告经验,我在讲逻辑,一边用红笔在纸上画圈——这种被怼的代入感,让读者仿佛成了课堂上的第三人。

哲学金句穿插:他写逻辑与情感时说:云散水流处,寂然天地空,用禅意比喻逻辑的清明;讲举证责任时甩出一句:谁主张谁举证,别把锅甩给质疑者。

五感通感的谬误案例:用晚霞预测天气的例子讲相关不等于因果,让你仿佛看见自己指着彩虹说明天必下雨的傻样。

五、阅读体验:在“被点醒”和“拍大腿”之间反复横跳

合上书的那个深夜,我盯着手机里的震惊体文章笑出了声——以前总觉得专家说就是真理,现在却能条件反射:是诉诸权威,证据呢?书中最戳我的是成见破解术:殷海光说成见是思维的铁锈,而我用他教的方法,成功拆解了家人中医万能的执念——当他们说老祖宗的东西错不了,我反问:那您怎么解释古代平均寿命不到40岁?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快感,比吵架赢了还爽。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课堂到热搜,逻辑学终于“出圈”

豆瓣读者逻辑萌新留言:这本书让我在微博骂战里成了人间清醒’——对方用滑坡谬误,我直接甩出您这推论缺了中间三环更打动我的是,书中对逻辑与自由的关联:殷海光写于1970年代的思想自由需要逻辑护航,与当下信息茧房的讨论形成跨时空呼应。知乎高赞评价:它不是逻辑学教材,是给每个被谣言吓过、被情绪带过、被权威唬过的普通人,发的思维防身术。

七、个人意义:它治好了我的“杠精体质”和“圣母心”

读这本书前,我总在该较真时当圣母,该包容时当杠精之间摇摆。直到书中那句逻辑不是让你赢,是让你不输击中我——原来我曾因怕得罪人而附和错误观点,也因想当好人而放过明显漏洞。现在,我能更从容地应对你为什么不捐款的道德绑架:我可以捐,但您得先证明这机构不贪污。这种温柔而坚定的底气,全是殷海光给的。

八、社会热点关联:在“后真相”时代,逻辑是最后的防火墙

AI生成假新闻”“直播带货套路成为热搜常客,《逻辑新引》像一剂电子疫苗:书中拆解的诱导性问题”“片面谬误,正是短视频时代的信息陷阱。比如,最近热议的招转培骗局,殷海光早在50年前就写过:免费培训诱导你贷款,和用晚霞预测天气一样,都是拿相关当因果。这本书提醒我们:在算法推荐的信息茧房里,逻辑思维才是破壁的利刃。

九、金句分享:在思维的迷雾里,点亮一盏灯

逻辑不是推理之学,而是研究必然有效推论规律的科学。但殷海光更想让我们记住的是:你可以不学逻辑,但必须学会不被逻辑谬误绑架。就像他笔下的老教授最后说:云散水流处,寂然天地空——逻辑学透了,连自己的成见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逻辑新引》:在对话与谬误间,锻造思维的金钟罩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在帕特森的沟通武器库里解码冲突化解的DNA | 爱阅读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在帕特森的沟通武器库里解码冲突化解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沟通学的"生存手册"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是美国沟通专家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等四人于2002年出版的沟通学经典,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职场沟通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一、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三国才真正开始 翻开《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仿佛看见作者成长手持一盏青铜马灯,在《三国志》的故纸堆里照出被演义遮蔽的三十年。这本书不是给英雄唱挽歌,而是像考古学家擦拭青铜器般,让蒋琬、费祎、姜维这些名...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 爱阅读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书信写就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 《赫索格》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普利策文学奖(1965)、美国国家图书奖(1965),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犹太小说”。...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 爱阅读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名画做“杀人迷宫”的无限流神作 《画怖》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啾啾大王创作的无限流小说,全文134万字,已完结。主角柯寻与队友牧怿然意外卷入一幅会“吃人”的古画,从此必须在《白泽》《薛定谔的猫》《最后...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一、病理科的显微镜:如何用一场误诊撬动医疗体系的神经 翻开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教科书"的作品,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66年的医疗CT机——1959年加拿大三郡医院的手术灯下,皮尔逊医生用颤抖的手签下误诊报告;2025年,我们在刷到"医患...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中国哲学的“破冰之作” 1919年,当北洋政府还在“尊孔复古”的泥潭里挣扎时,胡适以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劈开了传统经学的“铁幕”。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科学方法”与“问题意识”双重武器,将中国哲学史从“圣...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 爱阅读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当老照片遇见旧校服,我读懂了父爱最隐秘的“青春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代际记忆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温情爆款 《重回我爸的高中时代》是90后作家“苏小满”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家春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年代感——米白色封皮上,一张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