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人间值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一本写给平凡人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人间值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一本写给平凡人的生存哲学

2021年武汉的樱花落进重症病房时,70岁的中村恒子医生在日记本上写下:"人生不必太用力"。这句看似消极的箴言,在学林出版社《人间值得》的32开书页间,竟化作照进ICU的晨曦。作为援鄂医疗队的心理顾问,恒子奶奶用90年行医生涯熬制的生存智慧,比任何抗疫纪录片都更触动人心——当生命以天为计量单位,那些被我们视为重负的KPI、房贷、社交焦虑,突然显露出荒诞的轻盈。

一、医疗白大褂下的生存辩证法

书中最震撼的案例,莫过于那位因过度紧绷而崩溃的护士。在描述她双手发抖注射药剂的场景时,恒子没有说教,只是写道:"她的白大褂口袋里,藏着三颗被体温焐热的安定片"。这个细节像手术刀般精准剖开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我们用咖啡因对抗疲劳,用成功学掩盖焦虑,却在某个加班的深夜发现,自己早已成为精密仪器上随时可替换的零件。

医疗队记录的"落日余晖"照片里,夕阳为隔离病房镀上金边,这个充满宗教感的画面,恰与书中"接受遗憾是生命的成人礼"形成互文。当恒子写下"所有经历都有意义,就像消毒水终会蒸发",那些被疫情改写的人生轨迹,突然有了温柔的注脚。

二、佛系生存术的现代性转译

在抖音神曲《孤勇者》霸榜的2025年,恒子提出的"人际关系距离感"原则堪称叛逆。她建议年轻医生:"与合不来的人交往要像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这个比喻比任何职场指南都更鲜活。书中收录的21个生命教育案例,构成当代社会的生存图鉴:有在房贷与理想间摇摆的实习医生,有把确诊通知书当彩票中奖通知的癌症患者,他们的故事都在印证同一个真理——真正的成长,是学会在暴雨中跳踢踏舞。

特别值得玩味的是"毋必、毋固、毋我"的医疗思维原则。当年轻医生为误诊气胸懊恼时,恒子递过一杯茶:"医学不是完美科学,就像生活从不提供标准答案"。这种东方智慧与存在主义的奇妙混搭,让《人间值得》超越了普通励志书的格局。

三、在算法时代守护人性的微光

当深圳程序员因AI替代起诉公司时,恒子在2021年写下的箴言突然具有预言性质:"比较是偷走幸福的窃贼"。在全民焦虑的2025年,这句话像一剂清凉散。书中倡导的"周中元宇宙探索+周末田野调查"混合学习模式,竟与教育部最新推出的"人机协作能力认证"不谋而合,证明真正的智慧永远带着人性的温度。

最动人的章节藏在后记里。91岁的恒子在退休典礼上说:"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太听医生的话"。这个自嘲的玩笑,恰是全书精髓的凝练——当我们不再把人生当作需要完美通关的游戏,那些被岁月磨出的老茧,反而会绽放出莲花。

四、后疫情时代的生存指南

合上书页时,武汉抗疫实拍照片里的夕阳仍在眼前流转。在这个AI能10秒生成法律文书、碳积分交易改变牧民生计的时代,《人间值得》提供的不是答案,而是一面照见本心的铜镜。就像书中那位在元宇宙课堂与苏轼对饮的中学生,我们终将明白:所谓人间值得,不过是在认清生活是场慢性病后,依然愿意为某个瞬间心跳加速。

当你在深夜加班时摸到口袋里的安定片,请记得恒子奶奶的话:"人生就像接种疫苗,痛过才产生抗体"。这本书不会让你立刻爱上生活,但会让你在某个疲惫的清晨,突然发现窗台上的绿萝又抽出了新芽。

“《人间值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一本写给平凡人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姆莱特》: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剧场” | 爱阅读

《哈姆莱特》: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剧场”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一句话概括《哈姆莱特》,它是“人类精神困境的‘永恒剧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于1600-1601年创作的悲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并称“四大悲剧”。全剧约3万字,分五幕,以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主...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 爱阅读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红字写就的人性解剖书”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清教殖民地波士顿为背景,围绕“通奸罪”展开的三角故事。这部被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文学的起点”的作品,用一个“红字A”(...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 爱阅读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解码数字货币的“百科全书” 当比特币价格如过山车般起伏,当各国央行竞相推出数字货币,当“元宇宙”里的虚拟货币开始影响现实经济,《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像一场及时雨,为迷茫的读者拨开迷雾。这本由北京大学国家发...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 爱阅读

《极简主义》:在物质过剩时代找回生活掌控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极简生活的操作手册 约书亚·贝克尔用200页、12万字的篇幅,将极简主义从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执行的生活方案。全书像一本"反消费主义指南",前脚还在拆解"宜家效应"(人们为组装家具投入情感),后脚就给出"30天扔掉50件物品"的实操挑战...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