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人间小满》:在不圆满里,品出生活甜意的治愈随笔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人间小满》:在不圆满里,品出生活甜意的治愈随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人间小满》是作家顾晓城的生活随笔集,2025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232页的篇幅里,没有跌宕的剧情,只有作者对日常细碎的记录——春天没赶上第一波樱花、煮面时多放了半勺盐、加班回家时路灯刚好亮着……它的核心价值,是帮读者解锁不圆满的生活美学:我们总在追求完美,却忘了那些带着小缺憾的瞬间,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读完你会发现,它像一碗温温的小米粥,不惊艳却暖心,能帮你放下对极致的执念,在平凡日常里找到稳稳的幸福,尤其适合被内卷焦虑裹挟、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的读者。

二、书籍内容亮点与独特细节

它最戳人的地方,是把生活的小遗憾写成了小确幸’”,没有刻意营造岁月静好,全是真实到能代入的细节。比如顾晓城写错过樱花:不是遗憾今年又没看成,而是在落樱的路上捡了一片粉白的花瓣,夹进了常读的书里:后来翻书时看到它,想起那天的风、阳光,还有没赶上的樱花,突然觉得,错过也没关系,这片花瓣反而成了独属于我的春天纪念;他煮面时多放了盐,没有倒掉重来,而是加了点开水、打了个鸡蛋,最后居然觉得咸香里带着蛋香,比平时的面还好吃原来生活里的失误,有时候像给平淡的日子撒了把芝麻,不起眼,却添了滋味。最妙的是“‘小满时刻的记录:他会在笔记本上画小满清单”——不是列要完成的目标,而是记今天吃到了甜滋滋的西瓜”“邻居阿姨送了自己种的黄瓜这种小事,甚至会写今天没完成工作,但好好睡了一觉,让你突然明白:原来不圆满才是生活的常态,接纳它,反而能尝到甜。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

顾晓城的文笔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凉白开,清爽、直白,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精准戳中人心。比如写夏天的傍晚,他不写夕阳很美,而是说下班回家时,太阳把云朵染成了橘色,路边的烧烤摊飘来香味,卖冰粉的阿姨笑着问要不要加山楂碎,风里带着点热意,却不闷,走在路上,突然觉得这样就很好’”;写雨天的小烦恼,他会坦诚地说出门没带伞,被淋了半湿,却在躲雨的屋檐下,看到一只小蜗牛慢慢爬,突然就不烦了——原来烦恼和快乐,有时候就隔着一场雨的距离。阅读时就像坐在自家小院的藤椅上,听一位老朋友聊家常,没有必须要学到什么的压力,随便翻开一页都能沉浸进去。我上次读的时候,本来因为没完成周末计划而焦虑,结果看到作者写没做完的事,明天再做也没关系,突然就松了口气,起身给自己切了块西瓜,看着窗外的云,第一次觉得慢下来也挺好”——完全没有阅读负担,反而像被人轻轻拍了拍后背,心里暖暖的。

四、书籍评价、影响力与个人感悟

这本书上市一个半月,就登上了豆瓣生活随笔热榜TOP8,小红书上#人间小满式生活话题下,全是读者的小确幸分享:有人说现在每天会记小满日记,哪怕只写今天喝到了好喝的奶茶,也觉得日子有盼头,有人说以前总因为没做好自责,现在会像书里写的那样,告诉自己这样就够了,焦虑少了很多。对我来说,它的意义在于帮我和解了完美主义’”:之前总觉得必须把每件事做到最好,才算没白过,哪怕熬夜也要完成计划,结果身体累、心里更累,直到看到顾晓城说小满不是不足,是刚好——刚好有饭吃,刚好有觉睡,刚好有值得开心的小事,突然就想通了。现在我会主动给生活留白,没看完的书不用逼自己熬夜读,没收拾完的房间可以明天再弄,反而发现日子过得更轻松、更开心了。读完这本书的感觉,就像心里的紧绷的弦被松开了,剩下的全是踏实,那种接纳不完美,反而更幸福的认知,好久没体会过。

五、书中金句与社会共鸣

书里有句话我抄在了手机锁屏上,每次焦虑时就看一眼:人间最好的状态,不是圆满,是小满——像杯子里装了七分满的水,不溢出来,也不空缺,刚好能喝到,刚好有余地装下新的甜。这句话太适合当下的社会了——我们总被要优秀”“要成功的声音裹挟,把不完美当成失败,却忘了生活本就是由一个个小满时刻组成的。如果你也总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感到疲惫,或被焦虑压得喘不过气,不妨读一读《人间小满》:它不会给你复杂的大道理,却会用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告诉你,不圆满也没关系,平凡也没关系,只要你能在日常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满甜意,就是最好的生活。

“《人间小满》:在不圆满里,品出生活甜意的治愈随笔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浮士德》:在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触摸人性的永恒困境 | 爱阅读

《浮士德》:在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触摸人性的永恒困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耗时近60年完成的诗体悲剧,初版于1808年(第一部),1832年(第二部)完整问世。故事以学者浮士德与魔鬼靡菲斯特的赌约为主线,通过“知识、爱情、政治、艺术、古典美”五大悲剧场景,探讨...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用台词雕刻的人性万花筒与存在主义预言 | 爱阅读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用台词雕刻的人性万花筒与存在主义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伊丽莎白剧场到元宇宙的戏剧圣经 《哈姆莱特》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1601年的悲剧,1603年首次印刷出版,2023年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推出全息投影版剧本。这部被称作"戏剧界的珠穆朗玛峰"的作品,通过丹麦王...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 爱阅读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红流三部曲》是深圳作家杨勤耗时三年完成的百万字续红巨著,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24年5月推出。全书分《榴花纪》《桃叶渡》《凌波行》三册,以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宝琴、探春、柳湘莲等人物为经纬,依据《红楼梦》前八十回...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 爱阅读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记忆迷宫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灰塔笔记》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浅灰色水泥墙面爬满常春藤(叶片间夹着半张泛黄的便签)...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 爱阅读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解码数字货币的“百科全书” 当比特币价格如过山车般起伏,当各国央行竞相推出数字货币,当“元宇宙”里的虚拟货币开始影响现实经济,《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像一场及时雨,为迷茫的读者拨开迷雾。这本由北京大学国家发...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称作“通俗文学天花板”的复仇史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1844年开始连载,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等多次再版。全书117万字,以“复仇与救赎”为核心,讲述水手唐泰斯被陷害入...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1959年的手术刀剖开2025年的医疗困局 一、病理科的显微镜:如何用一场误诊撬动医疗体系的神经 翻开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教科书"的作品,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66年的医疗CT机——1959年加拿大三郡医院的手术灯下,皮尔逊医生用颤抖的手签下误诊报告;2025年,我们在刷到"医患...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