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全球高考》:当世界变成考场,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另一种答案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全球高考》:当世界变成考场,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另一种答案

去年夏天,我在图书馆的角落翻开《全球高考》,空调的冷风掀起书页,考生须知第一条:禁止向系统提问的红色标注突然撞进眼睛。等我再抬头时,窗外的蝉鸣都变得模糊——原来最震撼的不是考试,是全世界都在帮你划重点,却没人告诉你,这场考试的及格线,是活着

一、基本信息:从晋江到现象级,一本用“考场”撕开现实的无限流神作

《全球高考》是作家木苏里创作的无限流小说,2020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1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晋江无限流天花板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8,更被改编为现象级有声书(猫耳出品,播放量超10亿)、漫画(快看漫画人气榜TOP3)。有编辑透露,初稿因设定太暗黑被要求增加希望感,最终却凭借用考试写人性的独特视角,成为近年来最受年轻人追捧的反内卷寓言

二、内容:12场死亡考试里的“人性实验场”,每个规则都藏着未说出口的“救赎”

主角游惑(考神级考生)和秦究(系统漏洞般的存在)被卷入一场名为全球高考的神秘考试——这场考试没有试卷,没有教室,考场是活的:可能是会吞噬时间的镜面迷宫,可能是记忆碎片堆砌的废弃医院,甚至是考生们最恐惧的过去。他们的任务是通过12场考试,拿到通关钥匙,逃离这个被系统操控的世界。

书中最让我脊背发凉的,是镜中考试的设定:考场是一面无限延伸的镜子,每个镜像里都有一个考生,你必须找到真正的自己才能离开。游惑举着碎玻璃站在镜廊里,看着无数个自己重复着解题崩溃死亡的循环,突然听见系统机械音:提示:你与镜像的差异,在于放弃的次数。

没有狗血的开挂逆袭,没有强行圆满的全员存活,有的只是这些藏在规则里的未说出口”——当系统宣布考试失败全员死亡时,考生们从互相提防到搭伙求生;当时间倒转的道具出现时,有人选择重来一次,有人却把机会塞给队友:我活过一次就够了,你替我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最戳我的,是考试之外的暗线:秦究总在游惑解不出题时,用铅笔在镜子上画歪歪扭扭的提示;游惑会在秦究被系统惩罚时,悄悄把自己的记忆碎片分他一半——这些违规操作,比任何通关技巧都珍贵。

三、写作特点:用“考试”织就人性网,把“规则”写成最锋利的温柔

木苏里的文字有种手术刀般的精准:写考场环境,不用压抑”“恐怖,而是写镜面迷宫的冷光太亮了,亮得人视网膜发疼,连影子都被切成碎片,像撒在地上的玻璃渣;写人物互动,不用默契”“信任,而是写秦究把最后半块压缩饼干塞给游惑时,故意把包装纸揉得皱巴巴的——像极了当年在牢房里,他藏起半块馒头,假装不小心掉在游惑脚边

最妙的是他对双线叙事的把控:一条线是当下的考试闯关,另一条线是考生们被系统抹去的过去”——游惑曾是实验体,秦究曾被清除记忆,这些碎片在考试中逐渐拼凑成完整的图景。比如医院考试里,游惑在停尸房发现自己的病历单,上面写着脑死亡实验体007;秦究在护士站翻到登记本,自己的名字旁边标注着记忆清除失败,建议销毁

而游惑和秦究的关系更绝:一个是理性到近乎冷漠考试机器,一个是玩世不恭却藏着滚烫真心系统bug。他们会因为秦究擅自修改考试参数吵架,也会在暴雨夜躲在废墟里,秦究突然掏出半根蜡烛:游惑,你看,就算全世界都熄灭了,我们还能自己点光。这种互怼又互护的相处模式,像极了现实里那些嘴硬心软的挚友,让读者忍不住代入:这不就是我和我兄弟吗?

四、阅读体验:像被拽进一场清醒的噩梦,恐惧与感动在深夜翻涌

我是裹着毛毯在零下的深夜读这本书的。读到镜中考试那章,游惑举着碎玻璃站在镜廊里,窗外突然响起电梯的叮咚声,我吓得差点把书扔出去——原来最真实的恐惧,不是,是被困在某个无法逃脱的规则里

合上书的那晚,我盯着天花板失眠了。书里有句话像根细针,扎得我眼眶发酸:系统说,考试的的意义是筛选;可我们证明,活着本身,就是反抗。

凌晨两点,我翻出手机里存着的待办清单”——考研、考证、升职,这些被我标红的必须完成的目标,突然变得模糊。我突然想起游惑说的:他们总说要赢,可赢的定义是什么?是拿到钥匙,还是……没被系统改造成没有感情的机器?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爽文”,是面照见“内卷”的镜子

《全球高考》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无限流,结果是催泪弹,哭湿了三包纸巾;有教育博主分析:每个考场都是内卷现场的隐喻——镜中考试像极了同辈压力,时间倒转像极了无效努力,而游惑和秦究的违规合作,其实是在说真正的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赢

有声书播出后,#全球高考隐喻#话题阅读量破5亿,粉丝们整理反内卷清单,画游惑秦究考场日常图;漫画版更被家长称为青春期沟通神器”——孩子问为什么要竞争,他们就翻到医院考试那页:你看,拼命跑不一定是赢,有时候停下来拉一把,才是真的赢。

2023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思想深度的网络文学。评委说:它用考试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生存哲学——在这个被规则定义的世界里,活着不是符合标准,是保留人性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考研二战失败的自我怀疑里。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直到读到镜中考试里,游惑看着无数个自己说:他们都在重复错误,但我可以选不同的路。

现在的我,辞掉了稳定但不喜欢的工作,在社区开了间小书店。每天看着读者捧着《全球高考》坐在窗边笑或哭,我总会想起秦究说的:系统越想把我们变成数字,我们就越要活成人。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他说,考试的意义不是通关,是证明我们还活着;

我说,活着的目的不是赢,是别让自己,变成系统的提线木偶。

或许这就是《全球高考》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在这个被规则填满的世界里,

总有一些东西,

比分数、比名次、比成功

更值得我们去守护——

是我们的温度,

是我们的选择,

是我们愿意为彼此,

多走一步的勇气。

“《全球高考》:当世界变成考场,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另一种答案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过程与实在》:在流动的宇宙中,重构“存在”的诗意地图 | 爱阅读

《过程与实在》:在流动的宇宙中,重构“存在”的诗意地图 一、书籍基本信息:过程哲学的“创世宣言”,怀特海的思维革命 《过程与实在》是英国哲学家怀特海1929年完成的形而上学著作,1987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隶属《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本书像一场“思维的暴风雨”,既颠覆了传统实体论的...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美国的“道德寓言标本” 《红字》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50年的“现象级经典”,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

《环绕世界八十天》:当1872年的蒸汽火车撞上2025年的“时间焦虑”赛道 | 爱阅读

《环绕世界八十天》:当1872年的蒸汽火车撞上2025年的“时间焦虑”赛道 一、凡尔纳的"时间管理圣经":如何用80天撬动19世纪全球化野心 翻开这部被称作"冒险文学模板"的典籍,就像坐进了一台穿越150年的时光机——1872年伦敦改革俱乐部的壁炉旁,菲利亚斯·福格用2万英镑赌注开启环球狂奔;...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 爱阅读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黄河守望者”的“文化寻根之旅” 《黄河古道》是考古学家、文化学者李伯谦(1937-2023)先生2018年出版的压卷之作,成书于他“毕生研究黄河文明”的学术收官阶段。作为中国考古学界“黄河学派”...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 爱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全球宝宝的“生命启蒙圣经” 《饥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绘本大师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经典代表作,1969年出版后风靡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每个孩子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 爱阅读

《中性》:当身体成为“未拆封的信”,我们如何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身体写就的身份诗学” 《中性》是美国作家杰弗里·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于200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首印仅8万册,却凭借“双性同体的先锋叙事”和“移民家庭的代际隐喻”,成为2...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当软萌重生梗撞上疯批反差,这只狗子撕开了我最柔软的疤 | 爱阅读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当软萌重生梗撞上疯批反差,这只狗子撕开了我最柔软的疤 一、书籍基本信息:奶猫与疯狗的“双面人生”说明书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是97后网络作家“毛球”2024年的现象级代表作,由晋江文学城“星火工作室”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左侧是团成毛球的奶白色小猫...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 爱阅读

《主啊,我是玛格丽特》:在青春期的迷雾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美国作家朱迪丝·葛兰创作的《主啊,我是玛格丽特》(1960),被誉为“青春期圣经”,首版即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入选《纽约时报》“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书中以12岁女孩玛格丽特的视角,坦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