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给创业者的人生课》:在“逐利时代”,重新学会“如何好好做生意” | 爱阅读
《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给创业者的人生课》:在“逐利时代”,重新学会“如何好好做生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定位
《商道即人道稻盛和夫给创业者的人生课》由“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亲自撰写,东方出版社2021年出版。这不是一本“成功学秘籍”,而是这位90岁仍活跃在商界的老人,用70年经营京瓷、KDDI、日航三家世界500强的经历,熬出的一碗“经营心灵鸡汤”——书中没有复杂的财务模型,只有他蹲在生产车间观察工人打磨零件、在深夜会议中拍着桌子说“我们要对客户掏心掏肺”、在医院病床上反思“赚快钱不如赚人心”的真实故事,以及从中提炼出的“商道即人道”的核心哲学。
核心价值:
创业者的“价值观校准仪”:当“割韭菜”“赚快钱”成为某些企业的生存法则时,这本书用稻盛和夫的“利他经营”“敬天爱人”理念,帮你重新校准“赚钱”与“做人”的天平。
普通人的“人生经营指南”:不仅是企业,书中“专注当下”“持续精进”“感恩利他”的思维,对职场人、创业者、甚至家庭经营都有启发——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人心的经营”。
二、内容亮点:不是教你“怎么做生意”,而是“怎么做个‘生意人’”
这本书最戳中我的,是它把“商道”从“尔虞我诈的博弈”拉回了“人心的温度”。稻盛和夫没有鼓吹“弱肉强食”,而是用大量“反套路”的经营故事,拆解“如何让客户从‘买一次’到‘信一生’”“怎样用‘利他’打败‘利己’的竞争”。
京瓷的“陶瓷革命”:从“卖产品”到“卖信任”
1959年,稻盛和夫创立京瓷时,日本陶瓷行业被巨头垄断。他没有打价格战,而是蹲在客户工厂观察:“你们的工人搬运陶瓷时总担心摔碎,是不是因为包装不够贴心?”于是他带着团队反复试验,发明了“蜂窝缓冲包装”,成本涨了15%,但客户反馈:“你们的陶瓷坏了,我们连包装都不用扔,直接寄回修就行。”后来,这家客户不仅长期合作,还成了京瓷的“义务推广员”。稻盛和夫说:“客户的‘麻烦’里,藏着最大的商机;解决麻烦的诚意,比产品本身更值钱。”
日航重建的“人心魔法”:一年扭亏为盈的秘诀
2010年,日航濒临破产,稻盛和夫以78岁高龄接手。他没有裁员,反而召开“员工恳谈会”:“我们要一起守护日航,不是为了公司,是为了每一位乘客的笑容。”他要求空姐在递咖啡时“看着乘客的眼睛说‘请慢用’”,机长在起飞前“多讲一句‘今天的云景很美’”。结果,仅用一年,日航利润暴涨2000亿日元,准点率全球第一。书中写:“企业破产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员工的心散了;人心聚了,钱自然会来。”
“现场主义”的笨功夫:答案在现场,不在会议室
稻盛和夫有个“奇怪”的习惯:遇到问题必去一线。研发新型陶瓷时,他蹲在窑炉旁观察火候;员工抱怨加班多,他跟着上夜班搬货;甚至为了优化包装,他在仓库蹲了三天,记录工人搬运的每一个动作。他说:“坐在办公室拍脑袋,不如去现场摸一手泥。”这种“土办法”,让京瓷的研发效率比同行高3倍。
这些案例没有“年入百亿”的光环,却藏着最朴素的真理:商道的本质,是“把人当人”——对客户真诚,对员工用心,对对手尊重。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像和一位“老匠人”喝茶,边聊边悟
“烟火气”拉满的叙事:稻盛和夫的文字带着日本匠人的朴实,他会写“1960年冬天,京瓷刚搬新厂房,水管冻裂,我和工人一起用热水浇管道,手冻得通红,却笑着喊‘这下能开工了’”;会回忆“有次和员工吵架,我气得摔门而出,晚上又偷偷回来,给他们买了关东煮道歉”——这些细节像老照片里的暖光,让你会忘记“这是本书”,仿佛就坐在稻盛和夫的茶桌前,听他讲“当年那些事儿”。
“反套路”的商业智慧:书中没有“狼性文化”“资本运作”这类热词,却处处是对“急功近利”的温柔反击。比如他说:“别总盯着竞争对手的报表,要盯着客户的口袋——他兜里的钱,是靠‘信任’赚来的,不是靠‘算计’抢来的。”这种“慢哲学”,像一盆凉水浇在“创业焦虑”的头上,让人瞬间清醒。
金句藏在“大白话”里:没有刻意的“干货总结”,但每段故事结尾都有一句直击人心的话。比如谈坚持:“工作不是‘不得不做的事’,是‘修炼灵魂的道场’——你现在流的汗,都会变成未来的福气。”谈失败:“我当年做精密陶瓷,试了1000次都失败,第1001次我对自己说:‘再试一次,不为成功,只为不辜负自己。’”
个人阅读体验:
我去年创业做手工瓷器,为了赶订单压缩质检流程,结果客户收到货后大量退货。读到稻盛和夫“现场主义”的章节时,我跟着工人蹲在窑炉前三天,发现温度波动是因为排风扇老化。后来我换了设备,不仅退货率降了80%,还有客户专门发消息:“你们的瓷器,摸起来有‘温度’。”那一刻我突然懂了:做生意不是“卖东西”,是“交真心”。
四、权威评价与社会影响力:跨越时代的“经营哲学”,在“内卷”时代更显珍贵
全球商界的“精神灯塔”:本书被哈佛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列为“必读商业案例”,稻盛和夫本人被称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马云说:“我拜访过稻盛和夫两次,他的一句话让我记了十年:‘利他之心,是宇宙的法则。’”
当下时代的“解药”:在“996内卷”“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讨论中,这本书像一根定海神针——它证明: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企业,从不是“赚快钱”的高手,而是“得人心”的赢家。
普通人的“心灵港湾”:不仅是创业者,书中“专注当下”“感恩利他”的思维,也被职场人、家庭主妇奉为“生活指南”。小红书上有用户分享:“用稻盛和夫的方法教育孩子——少点‘你要赢’,多点‘你要善良’,现在我家娃成了班里的‘暖心小太阳’。”
五、个人感悟:它教会我最珍贵的事,是“把‘生意’做成‘人生’”
合上书页时,我盯着封面上稻盛和夫的照片——他穿着旧西装,眼神温和却坚定,像在说:“做生意,其实就是过日子。”
以前总觉得“商道”是“如何赚更多钱”,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商道,是“如何成为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稻盛和夫用一生证明:当你把“利他”刻进骨子里,把“真诚”当成习惯,钱会自己来找你——因为它也想“待在一个温暖的地方”。
书中有句话,我反复读了五遍:
“人活一世,最终留下的不是账本上的数字,而是别人心里的温暖。”
在这个“赚快钱”比“守初心”容易的时代,这本书像一杯温热的茶,让我们在追逐“成功”时,记得停下来,摸摸自己的心——它是否还热着?
如果你也想“好好做生意”,或者单纯想“好好做人”,这本书值得一读。它会告诉你:
“商道的尽头,是人道的开始;而人道的答案,藏在每一次‘对他人好’的选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