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风似璧》:乱世中岭南女子的韧与光,一碗艇仔粥熬出的生命哲学 | 爱阅读
《如风似璧》:乱世中岭南女子的韧与光,一碗艇仔粥熬出的生命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岭南烟火气煮透历史的书
书名:《如风似璧》
作者:张欣(当代都市小说“独流”作家,代表作《浮华背后》《深喉》)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核心关键词:民国广州、三位女性、岭南美学、生存哲学
若说《红楼梦》是用诗词煮酒的贵族盛宴,《如风似璧》则是一锅用市井烟火熬透的艇仔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广州,巨富之女苏步溪、名妓心娇、女佣阿麦,三位不同阶层的女性在战乱与命运中挣扎求生,最终用柔韧的姿态在时代的裂缝里种出花来。
二、核心价值:在不确定的时代,读懂“韧”的生存智慧
这本书最戳中我的,是它用岭南女子的故事,为当代人提供了对抗焦虑的“生存锦囊”。
当“内卷”“躺平”成为时代关键词,书中三位女性在战乱、疾病、背叛中展现的“韧”,像一剂清醒剂:
苏步溪:从“被父母之命摧毁的才女”到“独立行医的妇产科医生”,她用“学医救自己”的觉醒,打破“女性必须依附婚姻”的枷锁;
心娇:从青楼名妓到被将军赏识的“书法才女”,再到战乱中重操旧业,她的“能屈能伸”藏着底层生存的智慧;
阿麦:被欺骗、被抛弃的女佣,最终在黑帮掌舵人鹏仔的回归中,用一碗深夜的艇仔粥,熬出了“再苦也要活下去”的倔强。
读者收获:
理解“韧”不是硬扛,而是“像榕树一样,独自生长也能遮天蔽日”的智慧;
学会在动荡中守住“吃饭穿衣”的生活本质,因为“那些荣华富贵一丝一毫都抓不住,只得一碗救命的热粥,谢谢老天爷”。
三、内容亮点:80道粤菜、10种广府技艺,细节控的“文化考古”
张欣像一位“岭南文化侦探”,用显微镜般的细节,还原了民国广州的烟火气:
饮食图谱:书中罗列80余道粤菜,从九如海鲜舫的“广西瑞露酒卤水掌翼”,到街边走簋档的“牛腩粉”,甚至详细到“炖品皇”的秘诀——“要省,不如不吃;要省,不如不做”。读着文字,仿佛能闻到虾饺的鲜、糖水的甜、蛇羹的醇;
器物隐喻:苏步溪视若珍宝的梅花琴,心娇亲手植于院落的菊花,鹏仔绑架儿子时“骨肉相聚却各怀心思”的细节,都藏着人物的精神密码;
文化符号:骑楼、园林、粤剧、南音、英歌舞……张欣用“工笔白描”将广府文化织成一张网,连“女佣阿麦学助产师”的选择,都暗合“岭南人重实干”的特质。
最惊艳的细节:
书中写心娇腌鸭蛋的秘方——“要选立夏以后生的鸭蛋,腌制前一个一个刷洗干净再晾干”。这哪是腌蛋?分明是写岭南人“再小的事也要做到极致”的生活哲学。
四、写作特点:太极拳式的叙事,草蛇灰线见真章
张欣的笔法,像极了她书名来源的“如封似闭”(太极拳第九式)——收放自如,暗藏力道:
结构:三线叙事(苏步溪、心娇、阿麦)看似独立,实则通过“鹏仔”(黑帮掌舵人)串联,最终在“战乱中的广州”大背景下交汇,首尾呼应如太极推手;
语言:既有市井的鲜活(“当街喝炖汤广州人从来不会感觉不妥”),又有诗意的凝练(“风中玉佩,有风之凌冽,又有玉之圆润”);
隐喻:书名“如风似璧”谐音“如封似闭”,既指太极拳的招式,又暗合岭南文化“低调隐忍,力道内敛”的特质,更象征三位女性“柔而固”的生命状态。
最戳心的句子:
“原来一棵树独自生长也可以遮天蔽日,阳光投射进来也只能在地上形成类似于梅花一样的斑点。”——苏步溪站在榕树下的独白,道尽了“独立女性”的觉醒。
五、阅读体验:像吃了一碗热乎的艇仔粥,暖胃更暖心
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民国广州的深夜大排档:
前10页:被“苏步溪突发重症,几番生死”的紧张感揪住心;
中间50页:跟着三位女性在战乱中“打怪升级”,时而为心娇的命运捏一把汗,时而为阿麦的坚韧破涕为笑;
最后30页:合上书,长舒一口气,却感觉心里被塞进了一团“暖呼呼的韧”——原来,再乱的时代,也有人能活出“梅花般的斑点”。
个人触动时刻:
读到阿麦在战乱中摆夜宵摊,“烟尘滚滚,油烟满面,生活仍在继续”时,突然想起自己去年失业时的焦虑。那一刻突然明白:“韧”不是不哭,而是哭完后继续熬粥、继续生活。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中国好书”到“五个一工程奖”,岭南文化的破圈之作
学术认证: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张欣发现了在当下生活中难以言说的人与事,她找到了一种‘有限度的自由’。”
评论家陈思和:“如风中玉佩,有风之凌冽,又有玉之圆润——这正是广东文化的魂。”
读者反响:
豆瓣网友“清言客”:“读完立刻想去广州吃艇仔粥!原来美食背后藏着这么多生存哲学。”
小红书博主“岭南小厨”:“跟着书学做‘如封似闭汤’,发现‘薄利多销’才是广府生意经的精髓。”
奖项荣誉:
2024年3月入选“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2024年8月获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长篇小说奖”;
2025年5月获第十三届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七、为什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时代共鸣:在“35岁危机”“AI取代人类”的焦虑中,书中“岭南女子的韧”像一束光,照亮了“如何与不确定性共处”的答案;
文化价值: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民国风物志”,而是用三位女性的命运,解码了岭南文化“低调隐忍、力道内敛”的精神基因;
文学享受:张欣的笔法,像一锅慢炖的老火汤——初尝是市井的鲜,细品是文化的醇,最后剩下一口“韧”的回甘。
最后,用书中最“韧”的一句话结尾:
“女子看似柔弱,但其内核实际上坚固无比,正如晶莹剔透的美玉一般,实际上也十分坚韧。”
这,或许就是《如风似璧》最想告诉我们的:再乱的时代,也要活成一块玉——有风的凌冽,更有玉的圆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