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生命从明天开始》:一本在绝境里种下希望的生命手记,教你与生活温柔和解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生命从明天开始》:一本在绝境里种下希望的生命手记,教你与生活温柔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

《生命从明天开始》是作家陆幼青在生命最后阶段撰写的抗癌日记,200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100万册,被读者称为“‘用生命写就的温柔启示录’——既有直面死亡的勇气,又有热爱生活的温度。全书以陆幼青确诊胃癌晚期后的日常生活为线索,近300页篇幅记录了他从恐惧绝望坦然接纳的心理转变,既有对治疗过程的真实书写,也有对亲情、友情、生活细节的细腻感悟。它不是一本悲情的抗癌记录,而是以向死而生的视角,探讨如何活在当下”“如何与遗憾和解”“如何发现平凡生活的美好,既是无数癌症患者及家属的心灵慰藉书,也是普通人重新审视生命意义的经典文本,至今仍被列为心理健康推荐读物,影响了千万人对生活与死亡的认知。

二、书籍内容

这本书最动人的,是它把死亡的沉重藏进了早餐的豆浆、窗台的阳光、孩子的笑声里,像在寒冬里点燃一支小蜡烛,让你突然明白哪怕生命进入倒计时,也能把剩下的日子过成诗。比如陆幼青描写抗癌期间的早餐,没有写化疗后的痛苦,而是聚焦妻子递来的热豆浆豆浆冒着热气,我用勺子慢慢搅着,看着热气在玻璃上凝成小水珠,突然觉得能喝到热豆浆,就是今天的幸福’”——这个细节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总在追求遥远的幸福,却忘了能好好吃一顿早餐、能感受阳光的温度,都是生活馈赠的小美好。再比如他记录陪女儿读故事书的场景,没有说我很珍惜和孩子的时光,而是写女儿指着绘本里的小熊问爸爸,小熊会永远陪着妈妈吗?,我摸了摸她的头说会的,就像爸爸的爱,会永远陪着你’”——这种不说离别,只说爱的温柔,比任何煽情的告白都更有力量,让你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爱的浓度。书中最独特的亮点,是陆幼青的“‘死亡清单’”:他没有列未完成的遗憾,而是写想再吃一次妈妈做的红烧肉”“想和朋友再下一盘棋”“想再看一次家门口的梧桐树落叶”——这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小事,让死亡不再是冰冷的恐惧,而是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闹钟

三、写作特点

首先,陆幼青的语言质朴如家常话,却自带治愈力,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像春风拂过心田一样,轻轻化解读者的焦虑。比如写化疗后的疲惫:今天浑身没力气,只能躺在床上看窗外,发现小鸟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突然觉得原来躺着看小鸟,也是一种享受’”;写对妻子的感谢:妻子每天帮我擦身、喂药,我没说过谢谢,但每次她转身时,我都会多看一眼她的背影——这个背影,是我这辈子最安心的依靠”——这些直白的表达,没有刻意煽情,却让读者在平淡中红了眼眶,因为真实的爱,从来都藏在日常的细节里。其次,他擅长小美好稀释大痛苦’”,不回避抗癌的艰辛,却总能在痛苦中找到温暖的微光。比如写化疗呕吐后,妻子端来一碗小米粥,他会说小米粥的米油厚厚的,喝下去胃里暖暖的,好像痛苦都被冲淡了一点;写头发掉光后,女儿给她戴自己的小花发箍,他会笑着说现在我也是小公主”——这种在黑暗里找光的视角,让全书没有苦大仇深的压抑,反而充满向阳而生的力量。另外,陆幼青的坦诚与脆弱特别打动人,他会直白地写我也怕疼,也怕再也见不到女儿,却从不沉溺于脆弱,而是接着写但怕也没用,不如好好过好今天”——这种不假装坚强,却依然选择坚强的真实,让读者觉得他不是英雄,而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却比我们更懂如何面对困境

四、阅读体验

我读这本书时,正处于爷爷确诊癌症,全家陷入恐慌的阶段:每次去医院,看到爷爷因为化疗掉光头发、吃不下饭,我都忍不住躲在走廊里哭,总觉得天要塌了,甚至不敢跟爷爷说话,怕哪句话戳中他的痛处。翻到陆幼青喝热豆浆的片段时,突然被点醒:爷爷需要的不是小心翼翼的回避,而是像以前一样陪他聊天、吃饭。后来我每次去看爷爷,都会带他爱吃的糖糕,陪他坐在窗边晒太阳,听他讲以前的故事——爷爷的话渐渐多了起来,甚至会主动跟我聊今天的太阳真好”“楼下的桂花树开花了。读到陆幼青陪女儿读故事书时,我想起爷爷以前总陪我搭积木,突然抱着爷爷说爷爷,等你好一点,我们还搭积木好不好,爷爷笑着点头,眼里闪着光。不过读这本书也有鼻子发酸的时刻,比如看到陆幼青写想再看一次梧桐树落叶,我想起爷爷家楼下也有一棵梧桐树,秋天时叶子会落满一地,以前我总嫌打扫麻烦,现在却希望落叶能落得慢一点,让爷爷多看看。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不再害怕离别,而是更珍惜和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天,哪怕只是陪他吃一顿饭、晒一会儿太阳,也觉得很珍贵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本书不仅治愈了我对癌症的恐惧,更教会我“‘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以前我总觉得时间还很多,以后还有机会陪家人,读了陆幼青的故事才明白,“‘以后是不确定的,只有现在是能抓住的”——现在我每周都会回爷爷家,陪他聊天、散步,帮他整理房间;以前总跟爸妈吵架,现在会主动跟他们说爸妈,你们辛苦了,会陪妈妈逛菜市场,听爸爸讲工作上的事。这本书还让我养成了“‘记录小美好’”的习惯:每天写幸福日记,记录今天吃到了好吃的糖糕”“爷爷笑了”“妈妈做的红烧肉真好吃”——这些小事像小太阳,让我每天都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

从社会评价来看,这本书的治愈力社会意义广受认可。作家毕淑敏评价它“‘是一本用生命温度写就的书,陆幼青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是否活得真诚、活得温暖’”;《中国青年报》将其列为“‘改变青年价值观的10本书’”,认为它“‘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提醒我们慢下来,感受生活的美好,珍惜身边的人’”;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超95%的读者给出五星好评,很多人分享读了这本书,不再害怕死亡”“学会了和家人好好相处的经历,甚至有医院将其列为癌症患者心理疏导推荐读物,帮助患者及家属缓解焦虑。这本书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临终关怀领域,很多公益组织借鉴书中的向死而生理念,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引导人们正确面对死亡,珍惜生命

在当下“‘内卷焦虑、精神内耗普遍”“癌症发病率年轻化的社会,这本书的主题特别贴合热点。现在很多人被工作和压力裹挟,每天忙得像陀螺,却忘了为什么而活;很多人确诊小病就恐慌不已,陷入焦虑式养生’”;还有人和家人冷战、吵架,却忘了陪伴才是最重要的’”。而《生命从明天开始》告诉我们:生活不是一场赛跑,不用追求速度,也不用追求完美,只要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爱身边的人,就是有意义的人生面对疾病或困境,恐惧解决不了问题,学会在痛苦中找美好,在遗憾中找和解,才能活得更坦然。另外,在“‘心理健康成为热议话题的当下,这本书也能帮我们缓解焦虑”——它让我们明白,不完美才是生活的常态,接纳不完美,才能与生活温柔和解

书中最能体现精髓的句子,是“‘生命从明天开始,不是说今天不重要,而是说哪怕今天再难,也要相信明天会有新的阳光;哪怕生命只剩下一天,也要把这一天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生命从明天开始》的核心: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抗癌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生活的书”——教会我们珍惜当下、拥抱美好、与遗憾和解。如果你也在为生活焦虑,如果你也想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那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翻开它时,会和我一样,在陆幼青的文字里,感受到生命的温度,慢慢明白:原来最好的生活,就是活在当下,爱在眼前

“《生命从明天开始》:一本在绝境里种下希望的生命手记,教你与生活温柔和解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理教材”,是“情绪低落时的温暖解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的心理学童话,1997年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00万册,被《卫报》称为“英国国民心理咨...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在“罪”的烙印里,读懂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美国的“道德寓言标本” 《红字》是美国文学大师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50年的“现象级经典”,被公认为“美国心理小说的开山之作”。它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 爱阅读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护花铃”串起守护与成长的“烟火江湖志” 《护花铃》是青年作家“月见”2024年推出的古代言情小说,以晚唐“长安花市”为背景,聚焦16岁少女阿阮的“护花生涯”。她是长安最大的花坊“锦绣阁”最末等的“花仆”,却因一次...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当“生存游戏”撕开人性的面具,我们终于看清了“勇敢”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鲜血写就的反乌托邦青春寓言”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于2008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20万册,却凭借“对极权社会的极致隐喻”和“青少年生存...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 爱阅读

《基督教并不神秘》:在理性的祭坛上执火把的托兰德,用逻辑拆解信仰的迷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督教并不神秘》是爱尔兰哲学家约翰·托兰德(John Toland)于1696年出版的宗教哲学著作,中译本以陈启伟2008年译本(商务印书馆)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周伟驰导读,豆瓣评分8...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 爱阅读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的金庸研究指南 《醉眼看金庸》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庸研究重磅炸弹”,作者孔庆东(北大醉侠)与蒋泥联手,用329页的篇幅,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灵魂切片”摆上学术解剖台。它既不是传统文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