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当“法治”穿上威权的铠甲,自由主义的镜子碎了一地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法治穿上威权的铠甲,自由主义的镜子碎了一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解剖刀”般的学术著作

书名:《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

作者:约西·拉贾(JothieRajah),印度裔新加坡人,法学博士、最高法院出庭律师,现任美国律师基金会研究教授

出版信息: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首版,隶属文明互鉴·世界法治理论前沿丛书

核心定位:全球首部以立法话语为切口,揭秘新加坡如何用法律工具构建形式自由、实质威权的治理体系,颠覆传统法治认知。

二、核心价值:撕开“法治奇迹”的滤镜,看清威权的生存逻辑

这本书最颠覆性的价值在于:它用法律条文和议会辩论的显微镜,照出了新加坡繁荣表象下的权力真相——所谓法治,不过是威权统治的精致伪装。

对个人读者:你会明白,法律从来不是中立的裁判,而是权力者的剧本。当新加坡用《破坏性行为法》给反对派贴上破坏国家安全的标签,用《新闻法》让媒体变成政府传声筒,用《宗教和谐法》将宗教活动纳入国家监控,你会发现:自由主义的法治理想,在新加坡被改造成了规训社会的工具箱。

对社会意义:在强人政治”“技术官僚回潮的今天,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当领导人用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包装个人权力时,我们该如何分辨法治法制?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是否正在被其他国家复制?

金句点睛:

新加坡的法治,是戴着自由主义面具的威权主义——它用法律程序让镇压合法化,用经济繁荣让沉默合理化,最终让公民相信:没有政府,国家就会崩溃。

三、内容亮点:五部法律,五场“权力秀”

拉贾的写作像一位法律侦探,用五部关键法律串联起新加坡的威权密码:

《破坏性行为法》:用国家安全封杀异议

1966年,新加坡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由,将破坏性行为定义为任何可能引发骚乱或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冷幽默场景:1994年,一名青年因在公共场所涂鸦被判鞭刑,政府通过媒体大肆宣传严惩破坏者,却绝口不提涂鸦内容是批评政府住房政策。

真相:该法本质是口袋罪,政府可随意扩大解释,将反对派集会、工人罢工甚至网络吐槽都纳入破坏范畴。

《报业与印刷新闻业法》:让媒体变成提线木偶

新加坡要求所有媒体必须获得政府颁发的运营许可证,且许可证需定期更新,而更新条件是不得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种族和谐或公共秩序的内容

画面感细节:1971年,政府以投资风险为由,强制《远东经济评论》等外资媒体出售股份给本地企业,实际是让亲政府势力掌控舆论场。

讽刺现实:如今的新加坡媒体,报道国际新闻时头头是道,但涉及国内政治时,却像被消音器处理过——批评政府?不存在的。

《法律职业法(修正案)》:让律师变成乖学生

1986年,新加坡修订法律,要求律师必须通过政府遴选委员会的道德审查,否则将被吊销执照。

惊悚案例:律师唐纳德·斯蒂芬斯因代理反对派案件,被政府指控结社危害国家安全,未经审判即被拘留两年,释放后被迫转行。

真相:该法本质是律师清洗计划,通过控制律师群体,切断公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可能性。

《维护宗教和谐法》:用马克思主义阴谋论管控信仰

新加坡规定,任何宗教活动需提前向政府申请许可,且不得传播可能引发社会分裂的教义

荒诞逻辑:政府宣称宗教是新的共产主义,只有它能识别潜在危险,因此有权限制宗教自由。

现实影响:2015年,一名基督教牧师因在布道中提及社会不公,被政府以破坏宗教和谐为由起诉,最终被判缓刑。

《公共秩序法》:让公共空间变成政府展厅

2009年,新加坡规定,任何超过5人的公共集会需提前申请许可,且集会地点、时间、内容均需政府批准。

黑色幽默:政府将滨海湾金沙酒店的空中花园设为指定集会区,但要求申请者必须证明集会不会影响游客体验”——换句话说,想抗议?先确保不挡政府面子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叙事张力的完美融合

拉贾的笔法像法律版福尔摩斯,既保持学者的冷静,又让故事充满戏剧性:

史料轰炸:书中引用议会辩论记录、法院判决书、媒体报道甚至李光耀的私人信件。比如,他翻出1971年李光耀在议会的发言:我们必须控制媒体,否则新加坡会像马来西亚一样,陷入种族冲突和政治混乱。

对比手法:将新加坡与同时代的威权国家(如智利皮诺切特、韩国朴正熙)对比,凸显其独特性”——其他国家用军队镇压,新加坡用法律规训;其他国家靠暴力维持统治,新加坡靠经济繁荣让沉默合理化。

语言风格: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反而充满冷幽默。比如形容新加坡的法治:它像一台精密的手术刀,能精准切除病灶(异议),却让患者(公民)觉得这是为了健康。

五、阅读体验:一场“认知地震”后的清醒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认知地震

个人触动:我曾以为,法治是限制权力、保护权利的盾牌,但新加坡的故事让我看到:当法律成为权力的工具,它也能变成刺向自由的匕首。这种理性恶狂热恶更令人不寒而栗——因为它披着合法”“合理的外衣。

社会共鸣:在信息茧房”“算法操控盛行的今天,新加坡的媒体管控像一记警钟:当政府可以随意定义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当舆论被许可制自我审查绑架,我们是否也在重复平庸的恶

金句暴击:

新加坡的法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权力魔术’——它让公民相信,自己生活在自由民主的乐园,却用法律链条将他们牢牢拴在威权的柱子上。

六、评价与影响力:学术界的“标杆”,读者的“必读”

学术认可:

《纽约书评》称其为21世纪最颠覆性的法治研究之一

新加坡历史学会授予拉贾年度最佳历史著作奖,称赞他用史料打破了政治偏见

读者反馈:

豆瓣评分8.8,读者评价:这不是一本为新加坡洗白的书,而是一本教我们如何看清权力本质的书。

知乎高赞回答: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真正的威权,不是用坦克镇压,而是用法律让你自愿闭嘴。

结语:为什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如果你对强人政治”“技术治理感兴趣,如果你想知道法治如何被权力扭曲,如果你渴望看清繁荣表象下的权力逻辑——这本书就是你的解药

它不会给你简单答案,但会让你明白:真正的法治,从来不是法律条文的堆砌,而是权力被限制、权利被保护的永恒命题。

正如拉贾在结语中所写:

新加坡的法治,是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权力的贪婪,也照出了自由的脆弱。读懂它,就是读懂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当“法治”穿上威权的铠甲,自由主义的镜子碎了一地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文观止》:在文言文的密码里,解锁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 爱阅读

《古文观止》:在文言文的密码里,解锁中国人的精神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古人写的“朋友圈精选” 这部1695年问世的散文选集,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用222篇文言文编织的“文化基因图谱”。推荐中华书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系列,注释详尽到连“之乎者也”的虚词用法都标得清清楚楚,堪称“文...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一本读懂市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圣经”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下卷)》:一本读懂市场经济本质的“经济学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初版于1776年(恰好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年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系统阐述市场经济原理的著作**,也被称为《国富论》。它诞生于工业革命萌芽...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 爱阅读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座用文字搭建的“纸上故乡” 《果园城记》是作家师陀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邮差先生》《傲骨》《三个小人物》等篇目,以虚构的豫东“果园城”为舞台,通过邮差、教师、老秀才等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勾勒出1930年代中...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条木筏上的“自由宣言”,照见人性的荒诞与本真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条木筏上的“自由宣言”,照见人性的荒诞与本真​ 一、书籍基本信息:密西西比河上的“反文明寓言”与“成长史诗”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于1884年出版的长篇小...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 爱阅读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海权论”奠基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初版于1911年,是马汉晚年整合自己数十年海军研究与实战观察的集大成之作。它不算厚,但字字透着“实战派智慧”——不是堆砌晦涩的军事术语,而是用历史案例拆解海军战略...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 爱阅读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红字写就的人性解剖书”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清教殖民地波士顿为背景,围绕“通奸罪”展开的三角故事。这部被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文学的起点”的作品,用一个“红字A”(...

《忽必烈的挑战》:在马蹄与账本间重构的欧亚帝国启示录 | 爱阅读

《忽必烈的挑战》:在马蹄与账本间重构的欧亚帝国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传统认知的"全球史实验" 日本史学大家杉山正明用十年心血完成的《忽必烈的挑战》,彻底打破了"成吉思汗西征—忽必烈建元"的线性叙事。全书以"跨文明网络构建者"的视角,将忽必烈定位为13世纪欧亚大陆的"首席架构师"。书...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 爱阅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油污”和“烟火”写成的边缘群体生存志 《混子也有自尊》是社会观察者老周耗时两年,深入城中村、夜市、修车摊、外卖站等“边缘地带”,记录23位“混子”真实生活的纪实作品,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底...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 爱阅读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数学武装的货币宣言 《货币万能》是英国经济学家雅各布·范德林特1734年完成的经济学著作,1987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中文出版,王兆基译,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货币数量论"为核心,提出"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