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5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却让全世界的成年人红了眼眶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de Saint-Exupéry)1943年创作的哲理童话,出版仅两年后,作者便在二战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这部未完成的遗作却被翻译成30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亿册,联合国将其列为儿童与成人必读书目,甚至被NASA选为火星探测计划的文化符号之一。

书的封面是个金发的小男孩,站在一颗极小的星球上,踮脚望着一朵带刺的玫瑰——这个画面像一颗被擦亮的星星,照见了每个成年人心里藏着的小孩。圣埃克苏佩里在献词里写: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提前泄露了全书的内核:它不是给孩子的童话,而是给大人的醒酒汤

二、内容亮点:在B612星球上,藏着所有成年人的“精神原乡”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小王子》的内容,或许是:一个来自B612星球的小男孩,带着他的玫瑰、狐狸和猴面包树,开始了宇宙漫游,最后在沙漠里遇见了一个大人——而这个大人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圣埃克苏佩里用27个短章,串起了小王子遇到的6个奇怪大人:虚荣的国王、嗜酒的酒鬼、贪婪的商人、固执的点灯人、迂腐的地理学家,还有那个把蛇画成帽子的画师。每个角色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成人世界的荒诞与孤独。

比如虚荣的国王住在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星球上,每天命令太阳升起”“落下,小王子问他:你统治的究竟是什么?国王说:我统治一切——因为我是唯一的国王。这不是童话里的笑话,而是成年人的真实写照:我们总在用职位”“头衔”“标签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却忘了权力的本质是对他人的需要

再比如商人数着天上的星星,把它们锁在抽屉里,认为自己拥有了星星。小王子问:你见过你的星星吗?商人说:我没时间看,我要计算它们的数目。圣埃克苏佩里用最温柔的笔触,戳破了成年人占有即幸福的幻觉——我们拼命拥有,却从未真正拥有过

最让我心碎的是小王子与玫瑰的故事:玫瑰骄傲又脆弱,总用尖刺掩饰自己的不安;小王子嫌弃她太作,负气离开星球。直到他在地球遇见狐狸,才明白:正是我为玫瑰花费的时间,才使她变得如此重要。这不是爱情故事,而是关于如何去爱的哲学课——爱不是征服,是付出;不是要求完美,是接纳脆弱

三、写作特点:用“孩子的逻辑”,写透成年人的“复杂”

圣埃克苏佩里的文字像一块被阳光晒暖的奶糖——甜而不腻,软而有韧。他没有用深刻”“哲理这类词,却用孩子的简单逻辑,撕开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包装

​​比喻是会飞的星星​​:他说猴面包树不及时铲除就会毁掉星球的坏习惯,说沙漠里的水井藏在沙子里的星星,说离别就像一棵树慢慢倒下,你听见声音,却看不见它倒在哪里。这些比喻不是装饰,而是翻译器”——把抽象的情感,翻译成孩子能懂的画面。

​​对话是大人的自白​​:小王子问地理学家:什么是永恒地理学家说:永恒是那些不会被时间带走的东西,比如沙漠里的玫瑰。小王子又问:那我呢?地理学家说:你也会成为永恒,当你被某个人真心记住的时候。这种孩子的提问+大人的回答,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成人世界的虚伪”——我们总说,其实根本不懂。

​​结构是散落的珍珠​​:全书没有主线剧情,却像一串珍珠,每颗都闪着独特的光。从B612星球到地球,从小王子遇到玫瑰到遇见狐狸,每个片段都独立成画,合起来却是一幅成人世界的全景图。读的时候像在拼拼图,读完后才发现:原来所有故事,都是关于如何好好活的答案。

四、阅读体验:从“觉得幼稚”到“泪流满面”的“成人礼”

我是8岁那年第一次读《小王子》的。那时我捧着彩绘版,觉得玫瑰太作”“狐狸太唠叨,最感兴趣的是画蟒蛇吞大象的插画。直到22岁大学毕业,我在出租屋的深夜重读,突然在小王子说大人真的很奇怪’”那章哭了——原来我早就活成了奇怪的大人:为了合群参加不喜欢的聚会,为了成功熬夜做没意义的工作,为了体面隐藏自己的脆弱。

最难忘的是读沙漠相遇那章:小王子在沙漠里走了很久,又渴又累,突然看见远处有盏灯在闪烁。他走过去,发现是个画水井的老人。你为什么在这里?小王子问。我在等一个人。老人说,他说过会来和我一起看星星。小王子笑了:那他一定是个很有趣的人。老人叹了口气:他已经来了,可我认不出他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照进来,我合上书,突然想起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彻夜聊梦想,如今却在微信里点赞之交。那一刻,我终于懂了圣埃克苏佩里的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现在的我依然会长大:会为KPI焦虑,会为人际关系烦恼,会偶尔忘记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每当我想起小王子说如果你爱上一颗星星上的花,晚上看天就会很甜蜜,所有的星星都开着花,就会突然放松——原来长大不是变成讨厌的大人,而是带着孩子的眼睛,继续热爱生活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80年的“心灵疫苗”,从孩子到总统的“通用解药”

《小王子》的影响力远超童话的范畴:它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百年百佳英语小说,被法国《读书》杂志列为人类最佳读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作为儿童情感教育教材,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这本书教会我,简单复杂更有力量。在国内,它是00后书单TOP1,有人在豆瓣留言:小时候觉得玫瑰作,现在懂了是因为在乎;小时候觉得狐狸唠叨,现在懂了唠叨是因为珍惜

教育专家说:它不是童话,是心理课’——教孩子如何表达爱,教大人如何找回爱心理咨询师则说:很多成年人来做咨询,问我为什么不开心,我都会让他们读《小王子》——因为答案早就在里面了:你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小孩。’”

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个妈妈的留言:我和儿子因为玩手机吵架,他突然说:妈妈,你像那个商人,只知道数时间,却没数过和我一起玩的快乐。我当场哭了——原来孩子比我们更懂如何好好活

六、它对我的意义:不是“童话书”,是“人生的导航仪”

以前我总觉得童话给小孩看的,读《小王子》后才懂:​​童话是最深刻的哲学,因为它用最单纯的语言,讲透了最复杂的人生。​​现在的我依然会长大,会犯错,会忘记,但不再因为不够成熟而否定自己——我开始学小王子用心看:看妈妈切菜时沾在围裙上的面粉,看朋友发消息时多打的那个表情,看晚风里飘着的桂花香。这些没用的事,却让我觉得活着是件具体、温暖的事。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也曾在长大里感到迷茫,如果你也想记住自己曾经是个小孩,一定要翻开这本《小王子》。它不会给你如何成功的答案,却会告诉你: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看。

就像圣埃克苏佩里在书里写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但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就应该在他/她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光芒。或许这就是《小王子》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我们如何长大,却让我们在长大的路上,始终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小孩”——而那个小孩,从未离开过我们。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福利经济学评述》:撕开“福利万能论”的滤镜,看透社会政策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福利经济学评述》:撕开“福利万能论”的滤镜,看透社会政策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福利热潮”遗忘的“政策体检报告” 《福利经济学评述》是英国福利经济学家朱利安·李特尔1950年的著作,出版时正值二战后全球“福利国家”浪潮兴起——英国推出NHS(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美国通过《社会保...

《归晚》:雪落江南,一柄油纸伞撑开的江湖与人心 | 爱阅读

《归晚》:雪落江南,一柄油纸伞撑开的江湖与人心 一、基本信息:武侠版的《花样年华》,暗潮涌动的江南往事 《归晚》是作家退戈2024年出版的武侠言情小说,以民国初年的江南水乡为背景,讲述药铺少东家沈归晚与女刺客白蘅的十年纠缠。故事围绕“一柄刻有‘晚’字的油纸伞”展开,暗藏沈家灭门案真相与白蘅的复...

《鬼笑石》:当生死边界长出野樱花,恐惧原来可以这么软 | 爱阅读

《鬼笑石》:当生死边界长出野樱花,恐惧原来可以这么软 最近总有人问我:“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推荐吗?”我总会晃了晃手里这本墨绿色封面的《鬼笑石》,半开玩笑:“别被‘鬼’字吓退,这哪是恐怖故事?分明是一群‘不太会投胎’的可爱鬼,和几个笨拙的活人,共同上演的治愈系生活剧。”合上书页那晚,我盯着阳台外...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拨开演义迷雾,触摸真实的三国余温 一、当诸葛亮星落五丈原,三国才真正开始 翻开《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仿佛看见作者成长手持一盏青铜马灯,在《三国志》的故纸堆里照出被演义遮蔽的三十年。这本书不是给英雄唱挽歌,而是像考古学家擦拭青铜器般,让蒋琬、费祎、姜维这些名...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 爱阅读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余秋雨的文化“解忧杂货店” 《何谓文化》是余秋雨在2012年出版的文化散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本书像一扇旋转门,将读者从现代社会的喧嚣推入千年文化的长廊——从希腊石柱的斑驳光影到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从谢晋导演的泪光到巴金老...

《华盛顿选集》:解剖美国国父思想的政治圣经,在权力迷雾中寻找共和密码 | 爱阅读

《华盛顿选集》:解剖美国国父思想的政治圣经,在权力迷雾中寻找共和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演讲与书信铸就的建国纲领 1789年,乔治·华盛顿在就任美国首任总统前,系统整理其政治思想与治国理念,形成《华盛顿选集》。这部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称为"美国政治思想的《圣经》"的著作,1983年由商务印书...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货币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米尔达尔完成《货币均衡论》,系统提出“货币累积过程理论”,彻底颠覆传统货币数量论。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为“宏观经济学革命性著作”的作品...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 爱阅读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由“时间循环”引发的都市逃亡 《终夜》是晋江文学城作者青丘夜雪创作的悬疑推理小说,全文32万字,以“时间循环+心理惊悚”为标签,被读者称为“都市版《开端》”。故事围绕广告公司策划陆明远展开,他因一场车祸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