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小屯、龙山与仰韶》:一本写在陶片上的中华文明“前传”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5

《小屯、龙山与仰韶》:一本写在陶片上的中华文明前传

拿到《小屯、龙山与仰韶》时,我正对着手机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新闻发呆。书脊上考古报告四个字本让我有些犯怵——毕竟这类书总带着实验室的冷硬感。但翻开第一页,作者用铅笔拓印的半枚仰韶彩陶纹饰跃入眼帘,旁边手写着:这是1921年河南渑池仰韶村出土的,当时老乡说这红土罐子能装五谷,我们却从中看到了五千年前的人间烟火。瞬间,那些关于文化层”“类型学的术语,都成了能触摸的故事。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挖”出来的文明年表

这本书由中国现代考古学奠基人之一的石璋如先生主编,初版于1959年(2020年由文物出版社推出修订注释本),算得上中国考古报告的活化石。全书872页,分六章系统梳理了河南安阳小屯(商代晚期)、山东章丘龙山(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三大遗址的发掘历程、器物类型与文化关联。书里不仅有手绘的陶器线图、碳十四测年数据表,还夹着1930年代田野调查的老照片——穿粗布衫的考古队员蹲在探方里,用毛刷扫去陶片上的浮土,身后是晒得发白的麦茬地。

二、书籍内容:在陶片里“拼”出文明的对话

若用一句话概括内容,它是用三种文化的成长档案,解码中国早期文明的基因重组’”。但具体到细节,处处是考古式浪漫

​​小屯的青铜密码​​:书中用大量篇幅分析小屯出土的青铜爵、戈等器物,发现其铸造工艺中竟保留着龙山文化黑陶快轮制陶的痕迹——青铜范的打磨方式与黑陶模具的旋转痕迹高度相似。作者调侃:看来三千年前,工匠们把做陶器的手感偷偷带进了铸铜坊。

​​龙山的饮食革命​​: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杯(最薄处仅0.3毫米)常被当作技术巅峰展示,但书中特别提到,在一个废弃的灰坑里,考古队发现了残留的粟米炭化颗粒,结合黑陶杯内壁的酒石酸结晶,推断这可能是先民用黑陶杯温酒喝小米粥的证据”——原来高端器物不只是礼器,更是日常生活的注脚。

​​仰韶的色彩革命​​:仰韶彩陶的漩涡纹、鱼纹总被解读为原始艺术,但作者通过对比小屯甲骨文的字、龙山陶文中的曲线符号,提出这些纹饰可能是最早的文字草稿’”。书中有张跨页图:仰韶彩陶盆的鱼纹、龙山陶片的波浪线、小屯甲骨文的字,并排排列,像一条看不见的文化脐带

这些内容不是干巴巴的文化对比,而是把三种遗址的陶片、兽骨、灰坑拉进同一间会议室,让它们自己说话

三、写作特点:严谨如手术刀,浪漫似散文诗

石璋如先生的写作风格很考古”——没有华丽辞藻,却能把学术逻辑写成侦探小说。比如他写小屯与龙山的时间叠压关系:在小屯遗址的第15层灰坑里,我们发现了龙山式的陶鬲残片;而龙山遗址的最晚地层中,又出现了类似小屯的卜骨。这不是巧合,是先民搬着文化行李一步步向中原迁徙的脚印。

更妙的是他对文化层的描写:地层不是死的,是时间的日记本。仰韶人的火塘在底层,烧过的草木灰养肥了土壤;龙山人在上面盖了房子,留下半地穴式的居住面;到了小屯,商王们在这里建宫殿,挖地基时又掀开了前两层的记忆。每挖一铲土,都是和祖先的一场对话。

书里还藏着许多田野小彩蛋:比如作者回忆1931年发掘仰韶村时,老乡误以为他们在挖宝,偷偷把完整的陶器拿走,换成碎陶片;或者龙山遗址的探方里,考古队员用老乡家的腌菜坛子装标本,结果坛口的盐霜渗进陶片,在显微镜下成了天然的年代标记。这些细节让学术著作有了人间温度

四、阅读体验:从“看不懂”到“放不下”的文化震撼

说实话,刚开始读时我很焦虑——满页的鼎足类型”“绳纹特征”“碳十四数据,像在看天书。但翻到第三章三种文化的相遇现场’”,我突然被击中了:

书中提到,在河南登封的一个小型遗址里,同时出土了仰韶的彩陶盆、龙山的黑陶杯和小屯的骨簪。作者写道:这三件器物属于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文化,却在这个小土坑里相遇了。想象一下:五千年前的某个黄昏,一个仰韶女孩用彩陶盆端着饭,她的孙子长大后跟着龙山的工匠学做黑陶,曾孙又跟着商族的商队学会了打制骨簪——他们不会知道自己正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什么是考古的魅力”——它不是挖宝,是帮我们找到我从哪里来的答案。合上书时,窗外的霓虹灯正亮起,我摸着手机里妈妈发来的消息:今天回姥姥家,她给我看了你小时候用的陶碗,是咱老家仰韶风格的。突然觉得,那些沉睡几千年的陶片,原来从未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部“改写认知”的文明启蒙书

学界对这本书的评价堪称顶流:著名考古学家夏鼐称其为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分期建立了坐标系;《中国考古学百年史》将其列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十部考古报告之一。但更让我触动的是它的大众影响力”——这些年考古热兴起,很多年轻人追博物馆、看考古纪录片,而这本书常被推荐为入门必读书

去年在河南博物院做志愿者时,有位中学生指着展柜里的龙山黑陶杯问我:姐姐,这杯子这么薄,是不是古代的高科技我想起书里的话,笑着说:它不仅是高科技,还是文化交流奖’——你看,它的制作技术可能来自南方的制陶经验,而它的使用者,可能和后来商朝的人说过同样的话。孩子眼睛亮了:原来文物不是老古董,是我们的亲戚啊!

结语:它教会我最珍贵的事

读完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是: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单枪匹马的英雄故事,而是无数支文化队伍在华夏大地上相遇、碰撞、融合的群像剧。小屯的青铜之光,原是龙山黑陶上的火星;仰韶彩陶里的霞光,最终在商甲骨文中凝结成文字。我们常说多元一体,但这本书让我真正看见多元如何变成一体”——是陶片的碰撞,是炉火的传递,是祖祖辈辈用手、用脑、用心,在大地上写下的合作备忘录

正如书末石璋如先生写的:考古不是为了证明谁更先进,而是为了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曾在不同的土地上,用同样的热忱,认真地活过。这或许就是它最珍贵的价值:当我们为内卷”“焦虑困扰时,不妨翻开这本书,看看五千年前的先民如何在陶片里种下文明的种子——他们不慌不忙,却走得坚定而长远。

(最后想偷偷说:书里有张龙山黑陶杯的线图,我盯着看了半小时,仿佛能透过纸背摸到它细腻的胎体。如果有机会去山东博物馆,一定要亲眼看看实物——毕竟,有些故事,只有站在它面前,才能真正听懂。)

“《小屯、龙山与仰韶》:一本写在陶片上的中华文明“前传”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 爱阅读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当木筏划破19世纪的谎言,少年在密西西比河上读懂自由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以南北战争前的密西西比河为背景,讲述白人少年哈克与黑人奴隶吉姆为逃避各自命运,乘坐木筏开启的逃亡之旅。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经典童话撞上心理咨询,一场治愈风暴席卷全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普及读物,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后,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

《好妻子》:婚姻里的“她视角”,原来可以这样被看见 | 爱阅读

《好妻子》:婚姻里的“她视角”,原来可以这样被看见 去年冬天,我和相恋五年的男友因为“婚后谁主内”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他拍着胸脯说“我养你”,我却想起朋友圈里全职妈妈凌晨三点挤奶的背影——那种疲惫和不甘,像根刺扎在我心里。就在那时,朋友塞给我一本《好妻子》,说:“别急着吵架,先看看这本书。”...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称作“通俗文学天花板”的复仇史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1844年开始连载,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等多次再版。全书117万字,以“复仇与救赎”为核心,讲述水手唐泰斯被陷害入...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拿到《中国乡约制度》时,我正坐在老家的晒谷场上。蝉鸣裹着稻穗的清香钻进书页,封面上那句“中国乡村的秩序,不在官府的文书里,而在乡约的诵读声中”像一根细针,“叮”地挑开了我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原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乡邻往来,早被古人...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