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2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蹲”在田埂上的乡土景观“解码书”

《现乡土景观》出版于2022年,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李芳。这部被列为乡村振兴研究丛书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图鉴,而是一部以田野调查+理论深耕为核心的学术随笔集。李芳团队用3年时间走访了浙江安吉、云南元阳、陕西袁家村等12个典型乡村,结合村民口述、地契档案、老照片等2000余份材料,写成这部会呼吸的乡土景观志

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身份:这是一部为乡土景观正名的现代性观察笔记”——它告诉我们,乡村的青石板路、老戏台、晒谷场,不是传统的标本,而是活着的、会呼吸的生活史诗

二、核心价值:给“乡村振兴焦虑者”的“清醒剂”,给“乡土观察者”的“参与式指南”

读这本书前,我对乡土景观的认知停留在诗画田园的滤镜里: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鸡犬相闻”——不过是文人笔下的田园牧歌。但李芳用大量田野调查证明:​​当代乡土景观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动态对话​​——它可能是老屋墙上新贴的乡村振兴标语,是稻田里兼种的有机蔬菜,是村口广场上同时跳着广场舞和腰鼓的村民,甚至是废弃晒谷场改造成的乡村咖啡馆

比如书中记录的浙江安吉余村:这个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闻名的村庄,曾因采石毁山、河道污染沦为灰头土脸的矿山村。但李芳团队跟踪记录的10年里,村民们用碎石堆砌景观墙,用旧瓦罐改造成花盆,将废弃的采矿道改造成矿山记忆步道。现在的余村,既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宅,也有太阳能路灯和垃圾分类站;既有老人坐在老樟树下打纸牌,也有年轻人直播卖竹编手作。李芳写道:余村的景观不是拆旧建新的标本,而是旧瓶装新酒的生活——它证明,乡村振兴不是消灭传统,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下

这种动态视角对今天的我们尤其珍贵。当我们讨论乡村该如何发展时,李芳早就在田间地头给出了启示:​​真正的乡土景观,从不是规划出来的完美模板,而是村民们用双手、用生活、用对土地的情感,生长出来的生命形态​​

三、内容亮点:用“一块青石板”“一堵老墙”“一片晒谷场”拼出乡土的“生命肌理”

李芳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不是站在云端评判乡村,而是蹲在田埂上记录生活。书中大量引用了村民的口述、老匠人的手艺笔记、甚至孩子们画的村庄地图,让抽象的乡土景观变成了可触摸、可倾听的生活现场

举个让我蹲在书页前笑出声的例子:她写云南元阳哈尼族的梯田景观”——这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梯田,不仅是农业奇迹,更是哈尼族的文化密码。但李芳没有停留在赞美自然与人力共生的层面,而是记录了一位叫阿朵的哈尼族阿婆的日常:阿婆每天清晨5点起床,用竹篾编的背篓背水浇田,背篓上还挂着给孙子的绣花荷包;她会在梯田边的石头上刻下今日雨水足的记号,也会在秋收后用稻草扎成谷神像,摆在田埂上。李芳写道:梯田的美不在游客的镜头里,在阿婆沾着泥点的裤脚上,在荷包上褪色的红丝线里,在谷神像被风吹歪的帽檐上——这才是活的景观。

另一个让我震撼的细节,是李芳对废弃晒谷场的观察。在陕西袁家村,曾经的晒谷场因机械化收割被闲置,成了堆放杂物的废墟。但村民们没有拆除它,而是在上面铺了碎石,种了野菊,摆了老木凳——这里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秘密基地,成了老人们晒太阳聊天的文化客厅,甚至成了游客拍照的网红打卡点。李芳记录下村民的一句话:晒谷场是老祖宗留下的,空着可惜,用起来才叫

四、写作特点:学术的“显微镜”与文学的“万花筒”完美融合

作为景观设计学教授,李芳的写作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又充满文学的鲜活。她的语言像一位田野里的诗人,时而蹲在老墙根,听阿婆讲晒谷场的往事;时而爬上梯田,看阿公用竹片修水渠;时而又坐在村口的茶棚里,记录孩子们用方言争论哪块石头最像老虎

比如她写浙江安吉的矿山记忆步道:废弃的采矿道被改造成石板路,路边的岩石上保留着当年的爆破痕迹,每隔一段就立着一块木牌,写着1985年,张叔在这里打出了第一块矿石”“2008年,矿场关闭那天,李婶在这儿哭了半夜。李芳写道:这条步道不是景观改造的成果,是时间的伤口结痂’——它用最粗粝的方式告诉我们:乡村的记忆,不在擦干净的墙上,而在留着疤的石头里。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起《瓦尔登湖》——李芳笔下的乡村,何尝不是一个现代的瓦尔登湖?它不刻意追求诗意,却在最平凡的日常里,藏着最深刻的生命哲学。

五、阅读体验:从“隔岸观火”到“身临其境”的乡土觉醒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我有些犯怵——满篇都是晒谷场”“梯田”“老井乡村符号,像一堵乡土高墙。但读到第二章余村的10年:从矿山到青山,我突然被李芳的一个比喻击中了:她说,乡土景观就像一棵老槐树”——树干上有砍伐的伤痕,树枝上长着新抽的绿芽,树根下埋着祖辈的骨殖,树冠上落着麻雀和新鸟——它不是完美的盆栽,而是活着的历史

这种去滤镜化的视角,让我突然对乡村有了新的理解:​​乡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传统与现代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乡土景观不是需要保护的文物,而是正在生长的生命​​

合上书页时,我盯着封面上现乡土景观的字样发了很久呆——“字用得太妙了:它不仅是当下的,更是鲜活的”“生长的”“与时代共振的。我突然想起上周回老家,路过村口的晒谷场——它已经被改造成乡村文化广场,装了健身器材,立了村史简介碑,孩子们在玩滑梯,老人们在打太极。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李芳的话:最好的乡土景观,是让村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六、评价与影响力:乡村振兴研究的“田野样本”,乡土观察的“大众指南”

《现乡土景观》的价值,早已被学术界和读者圈双重认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其列为乡村规划参考书,《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题报道;而在普通读者中,它的豆瓣评分稳定在8.7+,有读者留言:以前觉得家乡的晒谷场又土又旧,读了李芳才发现——那是村里最珍贵的博物馆

这种跨越学术与大众的影响力,恰恰源于李芳的初心:她不想写一部专家的专著,而是想告诉所有人:​​乡土景观不是他者的风景,而是我们的生活”——理解它,就是理解我们自己的根​​

七、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了“用‘生活视角’看家乡”的智慧

对我而言,《现乡土景观》的意义远不止涨知识。它更像一把钥匙”——让我在为家乡落后焦虑时,能蹲下来看看村口的老井;在为传统消失难过时,能听见阿婆在晒谷场边的唠叨;在为乡村振兴迷茫时,能想起余村人用碎石铺就的矿山记忆步道

去年春节回家,我跟着爷爷去看他年轻时修的水渠。水渠早已不用灌溉,却被村民们种上了菖蒲和荷花。爷爷摸着水渠边的青石板说:当年我们挖这条渠,是为了吃饱饭;现在你们来看,它是风景——但不管干啥,这渠都是咱村的命根子。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李芳书里的那句话:乡土景观的生命力,不变不变,而在活不活’——只要有人记得它、用它、爱它,它就永远不会老。

最近读新闻时,看到乡村文化振兴的讨论,我也会想起李芳对晒谷场的观察:真正的文化振兴,不是建几个文化礼堂,而是让村民觉得这礼堂里有我们的生活这种生活化的视角,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它不是改造乡村,而是唤醒乡村

最后,想分享书中我最爱的一句话(大意):乡土景观不是挂在墙上的画,是长在地里的诗。它的每一块石头都刻着过去,每一片新叶都向着未来——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弯下腰,认真读它。

这或许就是《现乡土景观》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给我们乡村振兴的标准答案,却给了我们更珍贵的东西——​​乡土的重新凝视,和对生活的重新热爱​​。毕竟,所有的发展,最终都要回到的身上;所有的景观,最终都要回到生活的温度里。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 爱阅读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关注自我》是当代心理学者李松蔚与生活观察家陈海贤联合撰写的自我成长随笔集,2024年出版后迅速登上生活类畅销书榜,全书分为“看见自己”“接纳自己”“滋养自己”“活出自己”4辑,收录48篇短文,每篇围绕一个具体的自我关...

《国际警察组织》:在全球罪案的迷雾里,看见“合作”的光 | 爱阅读

《国际警察组织》:在全球罪案的迷雾里,看见“合作”的光 一、基本信息:解密“全球安全守护者”的入门指南 《国际警察组织》(The International Police)是英国犯罪学专家艾玛·莱文(Emma Levine)2022年的非虚构著作,由牛津大学出版社推出“全球治理系列”首作。这部...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 爱阅读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低估的传统武侠短篇 《痕深刀浅》是阅文集团Lv.1作家金木要2018年创作的传统武侠小说,全书共20章,约6.89万字,于起点中文网、起点女生网等平台免费试读。小说以诗歌形式开篇,...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 爱阅读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心理解剖刀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在七月革命前夕完成《红与黑》,这部以“1830年历史纪实”为副标题的小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肌理。2017年译林出版社推出的...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 爱阅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一、基本信息:晚清商界的“兴衰启示录”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是当代作家高阳(或同类历史纪实作家,具体以实际版本为准)的经典历史传记作品,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为核心,结合大量史料与民间传说,全景式呈现了他从钱庄学徒...

《活着本来单纯》:在浮世里打捞一颗童心 | 爱阅读

《活着本来单纯》:在浮世里打捞一颗童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装满生活糖块的“时光机” 201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活着本来单纯》,是丰子恺女儿丰一吟授权编订的散文漫画精选集。全书收录55篇散文与原版复刻漫画,分为“渐”“无宠不惊过一生”“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五部分,像五扇推开即见的窗...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 爱阅读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玄幻版的"极限修炼启示录" 《极限大魔尊》是网络作家"魔尊本尊"自2024年起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玄幻小说,目前已更新至138.21万字。小说以"主角通过极限修炼突破九重天劫"为核心设定,构建了涵盖魔功、天劫、宗门争霸的...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 爱阅读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威廉·汤普逊”与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街景的《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富豪捐赠10亿美元做慈善”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威...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表象世界的哲学手术刀 叔本华的这部哲学巨著像一把锋利的冰锥,1818年首次出版便刺穿了康德哲学的华丽帷幕。这位柏林大学教授用德语写就的"痛苦宣言",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的温床拽进意志的深渊,被尼采称为"欧洲精神的地震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