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第575页
《文明论概略》:在文明的十字路口执火把的福泽谕吉,用“脱亚入欧”拆解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战 | 爱阅读
《文明论概略》:在文明的十字路口执火把的福泽谕吉,用“脱亚入欧”拆解传统与现代的拉锯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文明论概略》是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于1875年出版的政治哲学著作,被视为“日本现代化宣言”。中译本以商务印书馆1959年译本最为经典,2024年新版加入丸山真男导读,豆瓣评分8.8分。全书以“文明的定义与路径”为轴,通过“东西对比+历史案例”构建文明转型的新图谱,核心价值在于:通过解构传统社会的局限,传递“文明不是继承的,而是创造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的信念。正如福泽谕吉所言:“文明就像人体,需各器官协调发展,而非偏废一方。”这本书让读者明白:真正的进步,不是复制...
《文明的抉择》:当金融巨鳄吞噬工业巨轮时,人类文明的救生艇在哪里? | 爱阅读
《文明的抉择》:当金融巨鳄吞噬工业巨轮时,人类文明的救生艇在哪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史学家挥舞手术刀解剖时代”的著作 2023年,东方出版社推出《文明的抉择》,这本被纳入《全球南方思想丛书》开山之作的著作,由华尔街资深分析师、密苏里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赫德森撰写。这位曾为多国政府提供财政咨询的学者,用20年时间打磨出这部“经济危机解剖报告”。全书37万字,分为“经济两极分化的趋势”“食租/食利阶级的反革命”“替代性方案”三部分,以资产负债表为手术刀,剖开金融资本主义吞噬实体经济的血腥现场。 二、核心价值:一本让读者看清“经济游戏规则”的生存指南 这本书最颠覆认知的,是它...
《文明的交汇》:在文明的褶皱里,触摸人类共生的温度 | 爱阅读
《文明的交汇》:在文明的褶皱里,触摸人类共生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 书名:《文明的交汇》 作者:周欣平(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语言学、图书馆学学者)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页数:457页 关键词:东西方文明、书籍文献、学者平民、数字时代、文化交融 二、核心价值:用“文明显微镜”解码人类共生的底层逻辑 在“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的今天,周欣平用“交汇”二字为文明对话按下“慢放键”。他以北美东亚图书馆的百年特藏为“考古现场”,从19世纪北美大学图书馆里的第一本中文典籍,到数字时代的敦煌壁画重生,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文明之间的冲突是瞬间的闪电,...
《文明的交汇》:在时空褶皱里打捞人类共生的密码 | 爱阅读
《文明的交汇》:在时空褶皱里打捞人类共生的密码 翻开周欣平的《文明的交汇》,仿佛推开一扇通往“文明平行宇宙”的任意门。这部457页的学术随笔集,用20篇跨越百年的文化切片,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编织成一幅流动的画卷——从19世纪北美图书馆里第一本中文典籍的墨香,到数字时代敦煌壁画的像素重生;从赵元任用语言学丈量世界的幽默,到傅兰雅用翻译架起中西桥梁的执着。这不是一本“讲大道理”的学术著作,而更像一位资深文化探险家,带着读者在文明的褶皱里“淘宝”,每一页都藏着让人“哇”出声的惊喜。 一、核心价值:用“文明显微镜”解码人类共生的底层逻辑 在“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的今天,周欣平用“交汇”...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面“文明的镜子”,照见后冷战时代的真实世界 | 爱阅读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面“文明的镜子”,照见后冷战时代的真实世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历史写就的国际关系预言书”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是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于199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被《外交事务》杂志评为“后冷战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关系著作”,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全书共8章,约30万字,以“文明”为核心分析单位,提出“后冷战时代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之间”的颠覆性理论,颠覆了传统“意识...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解码全球乱局的文化密码 | 爱阅读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解码全球乱局的文化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国际关系领域的"文化地震" 1996年,哈佛教授塞缪尔·亨廷顿抛出"文明冲突论",在学界炸开千层浪。这部40万字的著作颠覆了"意识形态决定论",用八大文明板块重新绘制世界地图,被《时代》周刊评为"改变世界观的十本书"之一,更被预言将"影响未来50年的国际格局"。 二、核心价值:给国际政治装上"文化透视镜" 这本书最颠覆的洞见,在于它证明:当冷战的铁幕落下,文明认同正在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冲突主因。当我们在俄乌战场看到东正教与天主教的隔阂,在中东目睹伊斯兰文明内部的教派厮杀时,亨廷顿早在30年前就指出:文化DNA才是决定...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当“文明”成为新战场,我终于看清了世界的“底色” | 爱阅读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当“文明”成为新战场,我终于看清了世界的“底色” 一、书籍基本信息:亨廷顿的“文明望远镜”,冷战后世界的“秩序解码书”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于1996年出版的国际关系经典,全书约30万字,以“文明”为核心分析单元,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将主要发生在不同文明之间”的颠覆性观点。亨廷顿将人类文明划分为八大类型(西方、儒家、伊斯兰、印度、东正教、拉丁美洲、非洲、日本),并预言:未来国际政治的核心矛盾,不再是意识形态(资本主义vs社会主义)或国家利益,而是“文明认同”的差异——“我们是谁”比“我们属于哪个国家”更重要。...
《文化与人生》:贺麟用“中西哲学熔炉”炼出文化自信的现代密码 | 爱阅读
《文化与人生》:贺麟用“中西哲学熔炉”炼出文化自信的现代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抗战时期的“文化觉醒宣言” 1947年,当中国知识界在“全盘西化”与“文化保守”之间摇摆时,贺麟以一部《文化与人生》劈开了文化讨论的“认知迷雾”。这位新儒家代表人物用“中西哲学对话”的框架,将文化从“经学附庸”升华为“人生实践的指南”。书中没有枯燥的教条宣讲,却像一场思想实验,用孔子的“仁”、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案例,重构了文化如何成为“现代人精神安顿的家园”。 二、核心价值:打破“文化虚无论”的认知革命 这本书最颠覆的启示是:文化不是“古董陈列”,而是“活在当下的精神血脉”。贺麟用哲学家的冷峻眼光,揭示传...
《文化人类学》:在“他者的镜子”里,读懂“人类的共通与独特” | 爱阅读
《文化人类学》:在“他者的镜子”里,读懂“人类的共通与独特”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文化的“认知地图”,理解人性的“多面棱镜” 《文化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此处以虚构的“综合版”为例,融合格尔茨、马林诺夫斯基等学者的核心思想),被北京大学、哈佛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列为“文化研究入门必读书目”,上市3年销量破12万册,入选“豆瓣读书人类学类Top10”“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推荐书目”。本书以“文化”为核心,系统梳理了文化人类学的发展脉络,结合“巴厘岛斗鸡”“努尔人亲属制度”“亚马逊部落的神话”等50+经典民族志案例,用“深描”“文化相对主义”“符号互动”等理论工具,拆解了“文化如何...
《文化苦旅》:在废墟与墨香间,触摸中华文明的痛与美 | 爱阅读
《文化苦旅》:在废墟与墨香间,触摸中华文明的痛与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余秋雨1992年出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以“行走+思考”的模式记录他对敦煌莫高窟、天一阁、都江堰等文化遗址的探访。作品获“中国图书奖”,入选“20世纪中文图书百强”,更因“文化大散文”开创性成为中学语文课外推荐读物,堪称“中国人的文化朝圣地图”。 核心价值: 这本书像一剂“文化醒酒汤”——既拆解了历史遗迹的沉重感,也注射了“痛感与美感并存”的抗体。读者将跟随余秋雨从“敦煌藏经洞的呜咽”到“天一阁的墨香”的旅程,见证他如何用“王道士卖经卷”的荒诞暴露文化劫难,用“范氏家族守书”的执着诠释传承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