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书 第124页
《爪哇的宗教》:在格尔茨的深描镜里解码宗教意义的基因图谱 | 爱阅读
《爪哇的宗教》:在格尔茨的深描镜里解码宗教意义的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人类学的“认知革命” 《爪哇的宗教》是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于1960年出版的宗教人类学奠基之作,被学界称为“文化研究的元理论”。译林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人文与社会译丛”典藏本,附有格尔茨田野调查手记与当代宗教现象案例对照表,让63年前的认知革命在Z世代读者眼中焕发新生机。人类学家萨林斯曾评价:“如果说马林诺夫斯基是田野调查的先驱,那么格尔茨就是重新绘制了宗教文化地图的人。” 二、核心价值:撕开宗教符号的“表面面具” “宗教是文化意义的网络”的认知颠覆 书中提出“宗教并非基于神学教义,而是共同想象的结果...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一本唤醒生命本真的心灵指南,帮你重拾藏在平凡里的珍贵馈赠 | 爱阅读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一本唤醒生命本真的心灵指南,帮你重拾藏在平凡里的珍贵馈赠 一、书籍基本信息 《找回你的生命礼物》是加拿大心灵导师克里斯多福・孟(《亲密关系》作者)的经典作品,2015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100万册,被读者称为“‘生命觉醒的钥匙’——既有直击心灵的哲理思考,又有贴近生活的实践启示”。全书以“探索生命本质与自我价值”为核心,近280页篇幅通过“虚构对话+真实案例”的形式,打破“生命礼物是物质或成就”的刻板认知,引导读者发现“藏在挫折、关系、平凡日常里的生命馈赠”。它不仅是处于人生困境者“走出迷茫”的心灵灯塔,也是普通人“重新审视生命意义”的深度读本,至今仍在豆瓣保持...
《赵元任日记》:一部用七十六年时光写就的“学术人生连续剧” | 爱阅读
《赵元任日记》:一部用七十六年时光写就的“学术人生连续剧” 翻开《赵元任日记》的那一刻,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时光之门。46册、近千万字的日记,从1906年14岁少年用稚嫩笔迹写下“上火”的日常,到1982年90岁老人用英文记录“上午睡一觉,下午又睡一觉”的晚年,这部跨越76年的私人档案,不仅是一部语言学巨匠的学术自传,更是一幅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探索真理的“清明上河图”。 一、书籍核心价值:一部“活”的学术史教科书 若说传统学术史是“他人写就的传记”,《赵元任日记》则是“当事人亲自拍摄的纪录片”。作为“赵元任档案”的首批成果,这部日记的珍贵性在于其原...
《赵树理选集》:一把打开中国乡土灵魂的钥匙 | 爱阅读
《赵树理选集》:一把打开中国乡土灵魂的钥匙 一、核心价值:用黄土高坡的方言,写透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翻开《赵树理选集》,仿佛推开一扇斑驳的窑洞木门,迎面扑来的是山西沁水县特有的旱烟味和玉米糊香气。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最朴实的农民语言,构建了一座中国乡土社会的“精神博物馆”——从包办婚姻的铁链到土地改革的阵痛,从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到农村妇女的觉醒,赵树理用“山药蛋派”的笔法,把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的变革史,写成了一部部充满烟火气的“活剧”。 对我而言,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当读到《登记》里艾艾妈说“世界上的东西,最苦的是农民”时,突然想起家乡那些为子女彩礼发愁的亲戚;当看到《李有才板话》中村民...
《哲学的改造》:杜威的“生活哲学课”,我在实用主义里找到了“行动的勇气” | 爱阅读
《哲学的改造》:杜威的“生活哲学课”,我在实用主义里找到了“行动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20世纪的“哲学转向指南”,用200页写透“哲学如何改变生活” 《哲学的改造》(Reconstruction in Philosophy)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于1920年出版的演讲集,全书约200页(中译本)。它并非传统哲学的“体系构建”,而是杜威以“教育学家的敏锐”与“社会改革者的热忱”,对“哲学的功能”“知识的价值”“人类行动的意义”进行的颠覆性反思。书中提出“经验自然主义”(反对传统“心物二元论”)、“工具主义”(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社会改良主义”...
《哲学辞典》:一本“思想工具箱”,我在概念迷宫里找到了“解码的钥匙” | 爱阅读
《哲学辞典》:一本“思想工具箱”,我在概念迷宫里找到了“解码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的“百科全书”,用千页篇幅织就“概念的网” 《哲学辞典》(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是英国哲学家、辞书学家安东尼·弗卢(Antony Flew)的经典著作,初版于1979年(中译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引进)。全书约1000页,收录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的2000余个哲学概念、术语与命题,涵盖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逻辑学等核心领域。它不同于传统哲学史的“人物叙事”,也非普通词典的“词条堆砌”,而是以“概念分析”为核心,用“定义+背景+争议+当代意义”的结构,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
《哲学的故事》:一场穿越千年的思想盛宴,让哲学回到人间烟火 | 爱阅读
《哲学的故事》:一场穿越千年的思想盛宴,让哲学回到人间烟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说故事的人”写给所有人的“哲学入门课” 《哲学的故事》是美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Will Durant)的经典著作,1926年初版,历经多次修订,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1000万册。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史教科书”,而是用24个哲学家的生平故事为线索,串起从苏格拉底到叔本华的西方哲学发展脉络。书的封面常以古希腊神庙为背景,配上一句杜兰特的经典注脚:“哲学的故事,就是人类寻找‘生命意义’的故事。”这句话道破了全书的内核:它不是一本“教你背概念”的书,而是一场“带你走进哲学家内心”的精神...
《哲学论稿》:在存在之谜中,触摸此在的呼吸 | 爱阅读
《哲学论稿》:在存在之谜中,触摸此在的呼吸 一、书籍基本信息:海德格尔的“存在宣言”,哲学史的“哥白尼式革命” 《哲学论稿》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929年完成的哲学代表作,全称《论根据的本质——一项存在论的奠基》,1999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世界,隶属《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这本书像一把“存在的手术刀”,既剖开了传统形而上学“存在与存在者”的混淆,也为现代存在论重构了“此在(Dasein)优先”的新框架。海德格尔以“现象学”为方法,将哲学从“抽象概念”中解放,重构为“对此在生存的分析”——从“此在的展开”到“世界之为世界”,他证明:真正的哲学,不是“用概念定义存在”,而是“让存在自己...
《哲学史讲演录》:当“哲学的河流”被注入历史的月光,我读懂了“思想传承”的密码 | 爱阅读
《哲学史讲演录》:当“哲学的河流”被注入历史的月光,我读懂了“思想传承”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年轮”,用120万字写透“从泰勒斯到黑格尔”的哲学谱系 《哲学史讲演录》(Vorlesungen 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是德国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在柏林大学(1816-1831年)讲授哲学史的课堂实录,由其学生整理出版,全书约120万字,分为四卷。不同于传统哲学史的“人物罗列”,它以“思想的逻辑演进”为核心线索,将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哲学、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
《哲学史教程》:一条串起千年智慧的“思想河流”,我读懂了“哲学如何照亮生活” | 爱阅读
《哲学史教程》:一条串起千年智慧的“思想河流”,我读懂了“哲学如何照亮生活”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史”,用600页写透“从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的思想脉络” 《哲学史教程》(A History of Philosophy)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威廉·索利(William S. Sahakian)的经典著作,初版于1968年,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引进。全书约600页,以“时间线+问题链”为框架,从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追问”到现代哲学的“语言与存在”,系统梳理了2500年间西方哲学的核心议题与思想演变。它不同于传统哲学史教材的“人物罗列”或“理论堆砌”,而是以“问题”为线索(如“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