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一路情长》:在铁轨与笔尖上绽放的中老友谊之花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3

《一路情长》:在铁轨与笔尖上绽放的中老友谊之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一路情长》是首部完全从老挝视角书写中老铁路的纪实文学作品,由老挝作家协会主席桐柏·颇提杉领衔创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译,云南教育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全书分为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三章,共16个故事,以清新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中老铁路如何从一条钢铁纽带,演变为串联两国人民情感与命运的希望之路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老挝人的眼睛看中国故事——既非宏大叙事,也非单向歌颂,而是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如何重塑一个国家的未来,以及跨国合作如何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变为触手可及的温暖。

二、内容亮点:铁轨上的烟火与星光

书中最动人的,是那些具体到能闻到气味、摸到温度的细节:

《铁轨上的爱情》:老挝小伙阿坤与中国姑娘林夏的跨国恋,从修铁路时的偶遇,到语言不通的笨拙表白,再到共同规划未来的甜蜜,像铁轨旁的野花,在艰苦中开出浪漫。

《万象站的早晨》:卖糯米饭的老挝阿婆,原本每天走两小时山路进城,铁路通车后,她的竹篮里多了中国游客爱吃的斓糕,收入翻番,孙子终于能穿上新校服。

僧侣作家的视角:一位老挝僧人记录下铁路工人与村民共同修缮寺庙的故事——中国工程师帮着搬运木材,老挝村民教他们用芭蕉叶包粽子,宗教与世俗的善意在铁轨边交织。

这些故事没有奇迹式的夸张,却像铁轨下的枕木,一块块夯实了发展为了人民的真实感。

三、写作特点:老挝笔触与中国温度的共鸣

书的魅力,藏在翻译的精准与创作的真诚之间:

多声部叙事:20位老挝作家(包括女性、僧侣、青年)沿铁路采风,每个人的笔调都带着独特的老挝DNA”——有的用诗歌写雨季施工的艰辛,有的用短篇小说刻画技术培训中老教师的互动,像一列火车的不同车厢,装着各异的风景,却驶向同一个方向。

翻译的信达雅:中文版保留了老挝语的韵律,比如将中老友谊译为象与龙的共舞,既贴合老挝文化中大象的象征,又呼应中国龙的意象,比直译更添诗意。

画面感语言:书中写列车穿过琅勃拉邦山区的场景,山雾像老挝咖啡的奶泡,裹着橙红色的车厢缓缓流动,这样的比喻,让硬核的工程故事有了呼吸感。

四、阅读体验:笑着流泪,然后想出发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起自己第一次坐中老铁路的经历——车厢里老挝阿姨塞给我的木瓜沙拉,中国小哥帮忙翻译的菜单,那些具体的善意,和书里的故事重叠了。

最触动我的是《历史新篇章与青年之时代》中,老挝学员苏拉达在中国导师手把手教学下,从连图纸都看不懂,到能独立操作信号系统的成长。他的日记里写着:以前觉得铁路是中国的,现在知道,它是我们的这种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再是口号,而是一个年轻人眼睛里的光。

合上书时,我忽然明白:好的故事从不说教,它只让你看见——看见别人的生活如何被改变,然后看见自己的心如何被温暖。

五、评价与影响力:一本“活”在时代里的书

官方认可:2025年入选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版权引进类),位列第9名,被评价为打破文化壁垒的典范

读者共鸣:小红书上有读者留言:看了三遍,每次读到老挝阿婆用中文说谢谢时都会哭——原来发展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有人真的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社会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这本书用文学的方式回答了中国能为世界做什么”——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与伙伴国家共同书写成长的故事。

六、为什么它值得被看见?

这本书对我而言,像一面镜子:既照见大国工程的宏大,也映出普通人的柔软。它让我想起一句话:真正的文明,是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在这个充满分裂与隔阂的时代,《一路情长》提醒我们——

路,可以修得很长;但情,必须走得更深。

最后,分享一句书中的话:

铁轨会生锈,但人心不会。这条路上的每个故事,都是中老两国人民写给未来的情书。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封情书的读者,也成为它的续写者。

“《一路情长》:在铁轨与笔尖上绽放的中老友谊之花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富论》:穿越时空的经济学“手术刀”,剖开现代社会的财富密码 | 爱阅读

《国富论》:穿越时空的经济学“手术刀”,剖开现代社会的财富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学“破圈”的奇书 1776年,当北美大陆的《独立宣言》点燃自由之火时,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的书房里,用十年心血雕琢出一部经济学界的“独立宣言”——《国富论》。这部全名《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页与蝴蝶翅膀的裂隙里,解码成长的魔法公式 | 爱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页与蝴蝶翅膀的裂隙里,解码成长的魔法公式 一、书籍基本信息:童书界的色彩核爆 艾瑞·卡尔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1969年出版即成为全球现象级童书,获美国图书馆协会优秀童书奖,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聪明的认知启蒙术"。这部以贪吃毛毛虫周游美食世界最终蜕变为蝴蝶为主...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一、基本信息:哥特文学的“灵魂火山”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1847年的“文学火山喷发”,与《简·爱》《傲慢与偏见》并称为“英国女性文学三峰”。这部以19世纪英...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 爱阅读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成书于2012年,2022年重庆出版社推出精装修订版,附18世纪中英对比地图与乾隆朝经济数据图表。 核心地位:首部以“全球史视角”解构乾隆盛世的通俗历史著作,被《中国史研究》称为“...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法国的“命运交响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44-1846年的“现象级神作”,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19世纪法国波旁复辟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青年...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等待与希望编织的19世纪“爽文”,却藏着最普世的生存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称作“通俗文学天花板”的复仇史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1844年开始连载,中文版由译林出版社等多次再版。全书117万字,以“复仇与救赎”为核心,讲述水手唐泰斯被陷害入...

《记忆传授人》:在被规训的记忆里,我们如何“记得自己”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在被规训的记忆里,我们如何“记得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记忆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1993年出版后横扫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青少年小说”,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影响美国的88本书”。中文版由接力出...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 爱阅读

《最后的诊断》:当白衣天使坠入人性沼泽,我们该信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疗行业的"照妖镜" 阿瑟·黑利1959年创作的《最后的诊断》以加拿大三郡医院为舞台,用362页的篇幅撕开医疗行业的华丽袍子。这部被称作"行业小说鼻祖"的作品,通过婴儿溶血病误诊事件,将医院收受红包、药物回扣等潜规则暴露在...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中国哲学的“破冰之作” 1919年,当北洋政府还在“尊孔复古”的泥潭里挣扎时,胡适以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劈开了传统经学的“铁幕”。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科学方法”与“问题意识”双重武器,将中国哲学史从“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