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滇南深山里的百年密码:富源多乐张氏宅院的三重生 │ 游曲靖

9小时前游一游4

滇南深山里的百年密码:富源多乐张氏宅院的三重生

在云南曲靖富源县墨红镇多乐村的山坳里,一座青瓦白墙的院落静卧于青山之间。门楣上积善余庆四个隶书大字虽已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雕刻的力道;天井里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发亮,缝隙间长出的野菊正随风轻摇——这里是张氏宅院,一座承载着张氏家族七代人记忆、见证滇南山区百年变迁的活态史书。从盐马古道的马蹄声,到耕读传家的书墨香,再到当代文旅的新生机,这座老宅用斑驳的砖雕、泛黄的族谱和依然鲜活的烟火气,书写着一部比史书更生动的民间志

一、从江西到滇南:一个家族的迁徙与扎根史

(1)盐马古道上的外乡客

多乐村地处滇黔交界的多乐河谷,自古是云南连接贵州、广西的盐马古道支线要冲。据《富源县志·交通卷》(2005年版)记载,清代滇南盐运主要走罗平墨红盘州一线,多乐村因依山傍水、商队必经,成为马帮歇脚的重要驿站。张氏先祖张德贵,正是清嘉庆十年(1805年)随江西商帮沿盐马古道入滇的外乡客

我太爷爷说,老祖宗挑着货郎担翻山越岭,走到多乐时,扁担断了三根。张氏第6代孙张守明(68岁)指着堂屋的江西迁滇路线图说,他最初在村里卖针头线脑,后来发现多乐盛产优质煤炭,便联合几个同乡开了煤窑,慢慢攒下家业。宅院后墙至今保留着一方煤渣砖”——这是当年烧煤剩下的废料,被张德贵用来加固院墙,老祖宗说废物不废,留着给子孙看创业难’”

(2)亦商亦农的生存智慧

与其他盐商家族不同,张氏从经商起家后,迅速转向耕商结合。据《墨红镇志》(1998年版)记载,张德贵的次子张文焕(张氏第2代)在清道光年间(1821-1850)购置了20亩水田,并请来四川木匠修建宅院。宅院的布局暗藏玄机:正房坐西朝东,避开冬季的西北风;厢房向南延伸,正好遮挡夏季的烈日;后院还挖了一口四眼井,既满足生活用水,又能灌溉菜园。

老祖宗常说钱是流水,田是根张守明的父亲张正荣(89岁)摸着堂屋的柱础回忆,宅院建好那年,正好赶上大旱,别的商队都走了,我们家靠后院的菜园养活了半村人。这种经商积累财富、农耕稳定根基的策略,让张氏家族在动荡的晚清得以保全,甚至还在清咸丰年间(1851-1861)捐资修建了多乐村的义济桥

(3)乱世中的守护者

张氏宅院的历史,也与近代中国的苦难紧密相连。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侵入滇东,多乐村因靠近交通线成为重灾区。据张氏族谱(1990年续修本)记载,当时宅院的老主人张学渊(张氏第5代)将自家粮仓打开,连续三个月给躲进宅院的200多名村民煮稀饭;还将后院的厢房租给抗日伤兵作为临时医院,伤兵的血渗进青石板,至今还能看到淡褐色的痕迹

1949年后,张氏家族主动将宅院的部分房间交给集体,用作村小教室和粮库。我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黑板就挂在松鹤延年的木雕前。张守明指着正厅的木梁说,老宅不仅是我们家的,更是全村的共同记忆

二、火塘边上的建筑诗:滇东民居的“多乐样本”

(1)一颗印的在地化变身

张氏宅院是典型的滇东一颗印民居(三间四耳一照壁),却在细节中融入了多乐村的独特需求。主建筑为三间两耳格局(正房三间,左右各一间耳房),但因多乐河谷冬季多雾潮湿,耳房特意加高了半米,这样雾气不会漫进堂屋(张正荣语)。建筑采用穿斗式木构架,柱、梁、枋全用本地红椿木,这种木材自带香气,能驱赶虫蚁,300年了,梁上连个虫眼都找不到(墨红镇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宏介绍)。

最特别的是照壁:传统一颗印的照壁多为素面或简单砖雕,而张氏照壁却嵌有9幅生活图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幅图都刻着具体的农具和作物,甚至连打谷桶的榫卯结构都清晰可见。这是老祖宗教我们不忘本张守明的妻子王秀芬(65岁)指着照壁说,每年收稻子,我都会带孙子来这里,指着打谷图讲粒粒皆辛苦

(2)会说话的装饰密码

宅内的装饰堪称微型多乐史:正厅隔扇门的二十四孝木雕中,孝子手中的孝帕竟织有彝族的太阳纹;厨房梁枋上的渔樵耕读彩绘里,樵夫背篓里的柴枝是当地常见的栎木;就连厕所的门楣上,都刻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俚语——这些细节,全是张氏先祖观察本地生活后设计的。

最珍贵的是二楼的百鸟朝凤木雕:一只凤凰立于梅树之上,周围环绕着锦鸡、画眉等24种鸟类,每只鸟的羽毛纹理都不同。这是我太奶奶的陪嫁,她是从彝族土司家嫁过来的,所以木雕里融合了汉彝两族的审美。张守明翻出一本旧相册,里面有张1958年的全家福,你看,照片里太奶奶穿的大襟衣,绣的就是木雕里的太阳纹。

(3)的功能分区:从避难所文化客厅

老宅的功能布局随时代不断生长:清末时,前院是煤窑的记账房,中院是家族起居空间,后院是私塾;抗战时期,前院变成难民避难点,中院改作临时诊所;1980年代,随着家人搬离,部分房间一度空置,木雕被虫蛀,照壁掉漆;如今,前院被改造成多乐村史馆,陈列着老煤镐、旧粮票和族谱;中院保留了传统的堂屋+卧室格局,墙上挂着张氏历代祖先的画像;后院则成了乡村会客厅,周末常有村民带着孩子来写作业,游客来体验打糍粑、烤土豆。

老宅不是死的,它会跟着日子变。王秀芬指着堂屋新增的二维码说,扫码能听我讲老宅的100个故事,上次有个上海的游客听了,专门寄来自己家的老照片,说要和我们交换记忆

三、从“守业”到“传薪”:老宅里的文化基因

(1)耕读传家的教育坚守

张氏家族最骄傲的,是从未中断的教育传统。据族谱记载,清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张氏共出过3位秀才、1位廪生(张文澜)。张文澜(张氏第3代)在宅院内创办映雪书斋,免费教授村民子弟读书,还自费刊印《弟子规》《三字经》发给穷孩子。我爷爷说,书斋的学费是一升米换一节课,穷得交不出米的,就帮着扫院子抵账。张守明的儿子张磊(32岁,村文书)说,现在村小的教室还在老宅隔壁,每年开学,老师都会带学生来这里参观。

(2)家有大事,全院共承的仪式传承

张氏宅院的,更体现在代代相传的生活仪式里。每年春节,全族要在堂屋举行祭祖礼,由族长领读《张氏家训》(内容为勤为本、俭为德、和为贵);女儿出嫁时,要在照壁前系上红绸,绕百鸟朝凤木雕走三圈,寓意凤凰于飞,家族永昌新生儿满月,要抱到映雪书斋摸一摸旧书桌——“沾沾文气

2021年春节,阔别家乡15年的张磊从昆明赶回,跟着爷爷学做祭祖饭(用多乐的红薯、腊肉和野葱熬制)。奶奶说,祭祖饭里必须放一把野菊花,因为老祖宗当年逃荒时,靠吃野菊花活了下来。张磊笑着说,现在年轻人回来,都要学这个,说是比吃火锅有意义多了

(3)当老宅遇见新时代:年轻人的文化反哺

曾经,张氏宅院也面临空心化危机: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屋无人修缮,部分木雕被白蚁蛀蚀,照壁的彩绘脱落。转折发生在2020年——张磊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城市的工作,带着乡村文旅的想法回到多乐村。我想让老宅起来,而不是等死他牵头成立多乐文化合作社,动员12户族人一起修缮老宅:用传统工艺修补木雕,请云南大学的专家来做3D建模,还设计了老宅体验游线路(包括听族长讲故事、学做传统美食、夜宿老宅)。

如今,每到周末,老宅里挤满了学扎染的孩子、拍短视频的游客,还有特意从外地赶来的文化研究者。上个月有个作家来住了一周,说要把老宅写进小说里。王秀芬翻着游客留言本,眼睛发亮,有句话我记下来了:老宅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会呼吸的文化。’”

站在张氏宅院的天井里抬头,青瓦缝隙间漏下的阳光,在青石板地面洒下一片斑驳。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藏着滇南山区的温度:它记录过马帮的喧嚣,见证过书声的琅琅,经历过战乱的伤痛,也正书写着新生的故事。正如张磊所说:老宅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桥。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也会通向更遥远的未来。

“滇南深山里的百年密码:富源多乐张氏宅院的三重生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