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一本书读懂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用心理解人,才是HR的终极必修课 | 爱阅读

4周前 (09-09)读一读21

《一本书读懂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用心理解人,才是HR的终极必修课

最近翻完这本被HR圈朋友反复安利的《一本书读懂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本以为是本理论+案例的常规管理书,结果越读越惊喜——它像一把职场读心术的钥匙,不仅拆解了HR工作的底层逻辑,更让我这个刚入行的管理小白,突然看懂了办公室里那些没说出口的情绪欲言又止的需求

一、基本信息:一本“能装进口袋”的HR心理学指南

先报个底:作者是国内某985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系副教授,深耕职场心理研究十余年,同时也是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顾问;书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今年7月刚上市,目前在豆瓣收获了8.9分(截至发稿)。书不厚,200多页,排版疏朗,关键章节配了漫画示意图,通勤地铁上翻两章完全没压力——这设定对想充电但怕啃大部头的职场人太友好了。

二、内容:不是“教你套路”,是“帮你看见人”

很多人对HR的误解是招人、算工资、搞考核,但这本书一上来就推翻了这个认知:​​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用心理学读懂,再用人性规律设计管理动作​​

举几个让我拍案叫绝的细节:

​​招聘环节​​:书里没有罗列STAR面试法这类基础技巧,而是讲应聘者摸鼻子的小动作可能暴露紧张,但结合他交叉手臂的姿势和语速加快,其实是过度重视这份工作的焦虑”——作者用神经语言程序学(NLP)的理论解释非语言信号,还配了张对比图:左边是普通面试官记录候选人回答有条理,右边是懂心理学的HR标注说到团队合作时瞳孔放大0.3秒,核心动机可能是渴望被认可。这种显微镜式的观察拆解,让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之前面试总招不到合拍的人——原来我只听懂了,没看懂

​​激励设计​​:针对95后员工不爱加班的痛点,书里没有批判年轻人吃不了苦,而是分析他们的成就感来源从集体荣誉转向了即时反馈’”:某互联网公司把月度优秀员工的奖状改成电子勋章,每天下班前在群里公示,结果团队效率提升了27%;还有个案例更戳心:某制造业车间给流水线工人设置了技能解锁榜,每掌握一项新操作就能在工位旁挂个小灯牌,老员工为了点亮所有灯牌主动带徒弟,离职率直接降了一半。这些案例没有正确的废话,全是原来还能这么做的启发。

最让我意外的是最后一章管理者的自我觉察:作者提醒HR,你在观察员工时,员工也在观察你——你的微表情、语气词,都会影响他们是否愿意说真话。这哪是一本工具书?分明是一面职场人性的镜子

三、写作特点:把“心理学”变成“职场生存指南”

这本书最聪明的地方,是把晦涩的心理学理论翻译成了HR能直接用的操作手册

​​案例像职场情景剧​​:每个理论都配了真实企业案例,有的是作者参与咨询的匿名项目(比如某教育公司用损失厌恶心理设计绩效考核,让员工主动提升业绩),有的是引用学术论文中的经典实验(比如霍桑效应在现代远程办公中的应用)。读起来像追剧,看到后来呢?就想翻页。

​​语言像朋友聊天​​:没有自我决定理论”“归因偏差这类术语堆砌,而是用人都有被看见的刚需”“老板画饼不如员工自己画饼这种大白话。我甚至看到作者吐槽:有些HR总想着搞定员工,其实员工要的不过是被当成人这种接地气的表达,让专业内容一点不端着。

​​结构像工具箱​​:全书按招聘-培养-激励-留任的HR工作流程分章,每章末尾有个心理工具卡,比如如何用共情式提问化解员工抵触”“峰终定律设计员工体验,相当于把精华浓缩成了即拿即用的模板。

四、阅读体验:从“焦虑”到“松弛”的职场顿悟

说实话,我刚开始读是带着功利心——想快速掌握搞定员工的技巧。但读到第三章员工的隐性需求显性诉求更重要时,突然被戳中了:

我之前总觉得员工提涨薪就是钱没给够,但书里有句话:当一个人反复强调我需要更多机会,可能是在说我的价值没被看见;当他说工作太累了,可能是在喊我需要被关心想起上个月部门有个同事申请调岗,我当时觉得他挑剔,现在才反应过来——他负责的模块总被打断,明明做了很多工作却没人提,他需要的不过是我的努力被记住

合上书那晚,我主动找那位同事聊了聊,没提调岗,只说:上次你做的用户调研,数据细节特别扎实,我后来跟领导汇报时专门提了,他说这小子挺靠谱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说:真的?我还以为你没注意……”那一刻我突然懂了:​​管理的本质不是控制行为,是看见人心​​——而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是方法,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温柔

五、评价与影响力:HR圈的“现象级工具书”

这本书的口碑在HR圈几乎是开的: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这是我今年读过最反套路的HR书,没有鸡汤,全是扎心但有用的真相。

某招聘平台做HR技能调研时,78%的从业者把心理学应用能力列为未来3年最想提升的技能,而这本书被多次推荐为入门首选

我认识的某互联网公司HR总监说:我们部门新员工入职必看前三章,现在面试时,候选人都说你们的HR好像能看透我在想什么

更难得的是,它不止对HR有用——书里的需求层次分析”“情绪管理技巧,对普通职场人理解领导、同事,甚至经营亲密关系都有启发。我妈看了两章,说:原来我和你爸吵架,是因为他觉得我没被尊重,不是单纯因为我唠叨。

最后想说:这不是一本答案之书,是提问之书

书里有句我反复摘抄的话:好的管理,不是让员工听话,而是让他们愿意;好的HR,不是解决问题的人,是发现问题的眼睛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一场职场人性的觉醒”——它让我不再执着于搞定人,而是学会理解人;不再把管理当任务,而是当修行。如果你是HR,它能帮你少走五年弯路;如果你是普通员工,它能让你看懂职场里的潜台词;哪怕你只是对人性好奇,它也能给你一双观察世界的新眼睛

毕竟,所有的管理,最终都是的管理——而读懂人,才是最顶级的智慧。

“《一本书读懂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用心理解人,才是HR的终极必修课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复活》:一场穿越灵魂的“道德审判”,让我读懂了“真正的救赎从何而来” | 爱阅读

《复活》:一场穿越灵魂的“道德审判”,让我读懂了“真正的救赎从何而来”   去年深秋在旧书店翻到这本泛着茶渍的《复活》时,封面是幅褪色的油画:灰扑扑的法庭里,一个穿黑西装的男人正低头盯着脚下的地板,旁边坐着个戴镣铐的女人,眼神像两潭结了冰的湖。我随手翻开第一页,就被第一行字击中了:"尽管好几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 爱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上周接女儿放学时,她突然扑过来拽我袖子:“妈妈,今天我们学了《丑小鸭》,老师说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你说,我要是现在不够漂亮,以后还能变厉害吗?”我蹲下来抱她,想起半年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做的笔记——“孩子的自信,藏在每一...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 爱阅读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一、书籍基本信息:改变世界的新闻实验室 《总统班底》是卡尔·伯恩斯坦与鲍勃·伍德沃德合著的调查新闻巅峰之作,1974年出版后引发全球舆论海啸,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这部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悬疑剧"的作品,不仅斩获普利策奖...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 爱阅读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一、书籍基本信息:悬疑与温情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治愈推理 《最后一张牌》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深褐色牛皮纸底色上,一张磨损的扑克牌斜倚在旧相框旁(牌...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中国哲学“活史书”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1931-193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历经七十余年修订,至今仍是高校哲学系“镇系之宝”。不同于传统“学案体”哲学史(如《明儒学案》)的“人物堆砌”...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