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富源中安小学:百年书院的时光密码与教育新生 │ 游曲靖

12小时前游一游2

富源中安小学:百年书院的时光密码与教育新生

 

在云南东部乌蒙山脉的褶皱里,富源县的晨雾还未散尽时,中安小学的铁门总会准时打开。锈迹斑斑但擦拭得发亮的老校牌下,背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蹦跳着跑过青石板路,墙根那株百年梧桐正抖落着新叶——这所藏在滇黔交界的乡村小学,用113年光阴,写就了一部小校园里的大历史

一、从两间茅屋文化地标:一所乡村小学的生长史

1.民国初年:用竹篾和土坯搭起的启蒙火种

中安小学的故事,要从1912年说起。据《富源县教育志(1986-2005)》记载,那年春天,中安街道的乡绅李万邦联合12户地主,凑出8担稻谷,在中安街中心的关帝庙旁,用竹篾编墙、茅草盖顶,建起两间不足30平米的教室。没有课桌,就用土坯垒成台子;没有黑板,就在木板上刷层锅底灰。先生是邻村的秀才张守正,他背着铺盖卷来,第一堂课教的是《三字经》。92岁的退休教师王秀兰回忆,她父亲曾是这里的学生,那时候穷,娃们光脚来上课,冬天冻得直跺脚,可先生总说字是命根子,冻坏了手也要写

2.抗战时期:硝烟里的流动课堂

1942年,日军轰炸机掠过乌蒙山,中安小学的茅屋校舍被炮弹掀去半边。当时的校长周明远做出一个大胆决定:把课堂搬到山坳里。我们在松树林下搭起油布棚,用石块当凳子,松针铺地当课桌。老校友李正荣(87岁)记得,语文老师会指着天空说这是,数学老师用树枝在地上画一二三有次敌机来,老师扑在学生身上护着,自己背上中了弹片,养了三个月才好。这段山林学堂的往事,至今刻在学校老校门的浮雕上。

3.新中国成立后:从村小示范校的蜕变

1952年,国家拨款重建校舍,青砖灰瓦的苏式教学楼取代了茅屋;1985年,中安小学成为富源县首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示范校,教室装上了木质窗和水泥黑板;2008年,借校安工程东风,学校扩建为3层教学楼、200米环形跑道,学生人数从百余人激增到800多人。现在的娃娃们,能在实验室做实验,能在图书室看绘本,这在当年想都不敢想。王秀兰抚摸着校史室里的老课桌,眼里泛着光。

二、竹篾与墨香:藏在校园里的文化基因

1.老物件里的乡土记忆

中安小学的校史室里,藏着一件镇校之宝”——1958年学生用竹篾编织的算盘。那时候物资匮乏,数学老师带着学生砍竹子、剖篾丝,编了整整一个月。现任校长赵丽萍介绍,这个算盘至今能工作,珠子拨动时清脆的响声,是新生入学教育必听的历史课。类似的宝贝还有:1972届学生用报纸糊的学习园地墙报(保存着雷锋语录和农业学大寨标语)、2003年非典时期全校师生手写的加油信(叠成纸船放在教室窗台)。

2.传承半世纪的竹编课

富源县是云南竹编之乡,中安街道的竹编技艺更是省级非遗。1965年,美术老师张正荣(已故)把竹编引入课堂:我师父是竹编老匠人,他说竹子有节,做人也要有骨最初,竹编课只是兴趣小组;2015年,学校将其纳入校本课程,每周三下午,五、六年级学生学习剖篾、起底、收口。去年,有个学生用竹篾编了个小书架,被他爸爸发到抖音上,火了!赵丽萍笑着说,现在学校还和当地竹编合作社合作,学生的优秀作品会被收购,变成劳动奖学金

3.校歌里的山水密码

中安山,中安水,山抱校园水绕炊;书声朗,笑声脆,我们在这里长智慧……”这首由退休教师陈建国作词、本地音乐人谱曲的校歌,创作于2000年。写词时,我想让孩子们记住家乡的山和水。陈建国说,歌里的中安山指学校后山的观景台,是穿过操场的那条小溪。如今,每到课间操时间,全校800多人的歌声都会飘出校园,路过的大爷大妈说:这调儿一响,就知道是娃娃们放学(课间)了。

三、从粉笔灰到云课堂:教育传承的时代变奏

1.一支粉笔走天下的老教师

在中安小学的荣誉墙上,挂着一张1987年的合影:23位教师站在破旧的教室前,身上穿着蓝布衫,手里攥着粉笔头。那时候,王老师的备课本用了10年,边角翻得卷起来,字却写得工工整整。赵丽萍指着照片中间的白发老人说。这位王老师叫王贵昌,教了40年语文,退休时送走最后一届学生,他在黑板上写:教育是灯,有人提灯,有人接灯,灯灯相传,山就不会黑。现在,他的孙女王雨桐成了学校的语文老师,办公桌上摆着爷爷留下的备课本。

2.屏幕里的世界:信息化带来的改变

2018年,中安小学接入教育专网,教室装上了智能白板。52岁的数学老师李建明经历了这场变革一开始怕电脑,现在能用动画演示圆的面积,孩子们眼睛都亮了。更让他惊喜的是同步课堂”——2021年起,学校与昆明市盘龙区的优质小学结对,每周三下午,两地的孩子通过视频一起上科学课。上次昆明来的老师带他们观察植物,我们班的娃举着手问老师,我们的竹子和你们的一样吗?’”李建明说,科技让山里的孩子看见了更大的世界。

3.新乡村教育的探索者

如今的校园里,既有蹲在老梧桐树下背古诗的孩子,也有在创客教室拼机器人的小创客。2023年,学校成立乡土文化社团,学生们跟着老艺人学唱富源花灯,用无人机拍摄家乡的梯田,把中安的传说写成绘本。我们不想把孩子在课本里,赵丽萍说,他们既要知道床前明月光,也要看得见自家后山的映山红。去年,社团的绘本《中安的老房子》被县图书馆收藏,书的扉页写着:每一块砖都有故事,每一个娃都是故事的续写人。

暮色降临时,中安小学的广播响起《虫儿飞》,放学的孩子们像一群小鸟涌出校门。墙根的百年梧桐投下大片阴影,老校牌上的中安小学四个大字被夕阳染成金色。这所小学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站,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过去的粉笔灰落在现在的智能白板上,当年的竹篾声混着键盘敲击声,而所有的声音,最终都汇成同一句:读书吧,孩子,这里有你出发的路,更有你要守护的根。

“富源中安小学:百年书院的时光密码与教育新生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