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红土魂·绿韵情: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三色魅力 │ 游曲靖

12小时前游一游2

红土魂·绿韵情: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三色魅力

 

红军长征的红色印记

扩红传奇

1500子弟的热血征程

19355月,中央红军第九军团途经会泽,在此创下长征途中扩红1500余人、筹款近10万银元的壮举。水城梨园作为扩红主阵地,见证了会泽各族群众踊跃参军的动人场景。村民李兴荣的祖父当年就是在此加入红军,其家族三代守护红色记忆的故事,成为当地军民鱼水情深的缩影。如今,扩红纪念台的188级台阶,象征着红军将士跨越万水千山的坚韧意志,每年吸引超过2.8万人次前来瞻仰。

雕塑史诗

乌蒙磅礴的永恒定格

园区核心的乌蒙磅礴大型群雕占地2637平方米,重达550吨,以红军战士、彝族同胞、支前群众等128个人物形象,再现了扩红现场的宏大场景。雕塑中,一位彝族老人手捧银元的细节,源自真实历史——会泽百姓自发捐赠的10万银元,是红军长征途中单笔筹款之最。这座西南地区体量最大的红色主题雕塑,不仅是视觉地标,更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课堂。

馆史交融

立体呈现的革命长卷

会泽革命历史纪念馆与群雕遥相呼应,外墙12幅红色浮雕串联起攻克会泽、打土豪分田地等历史场景。馆内红色铁流展厅通过300余件文物、150余幅图片,系统展示了红九军团在会泽的战斗历程。2024年新增的沉浸式数字沙盘,以三维动画还原红军行军路线,使参观者仿佛置身于1935年的战火硝烟之中。

古今交融的绿色画卷

千年梨园

春雪秋实的时光密码

园区内300亩古梨树群树龄最长达300年,其中1400株被列为国家保护古树。每年3月,梨花如雪覆盖扩红台,形成红土映白雪的独特景观,吸引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2023年实施的绿美工程新增草坪8.7万平方米、银杏等景观树300余棵,使绿化率提升至40%,实现四季有景、移步换景

汉墓奇观

青铜文明的地下长廊

园区内的水城古墓群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汉代墓葬群之一,已发掘墓葬200余座,出土青铜器、陶器等文物1500余件。2024年新开放的汉墓遗址展示区,通过玻璃栈道让游客近距离观察墓葬结构,配合AR导览重现汉代农耕生活场景。这里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形成+的独特文旅体验。

湿地生境

候鸟天堂的生态乐章

依托自然水系打造的生态湿地,近年来吸引白鹭、黑颈鹤等30余种候鸟栖息。2024年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新增水生植物10万株,建成观鸟栈道500米,使湿地生态系统更趋完善。游客可在观景台用望远镜观察候鸟,或参与湿地小卫士亲子研学活动,在自然教育中感受生态保护的意义。

多维赋能的精神高地

党性教育

沉浸式课堂的创新实践

作为曲靖市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园区推出六个一教学体系一堂《扩红史的启示》党课、一本《我的红军爷爷》教材、一部《父亲的长征记忆》电教片、一场红歌联唱、一次重走长征路体验、一场情景党课。2024七一期间,24名待安置退役士兵在此聆听参战老兵讲述老山战役故事,重温入党誓词,激发报国之志。

廉洁文化

红廉融合的清风之旅

会泽县纪委监委将生态园纳入清风之旅路线,串联革命历史纪念馆、红色文化展览馆,打造廉洁教育专线。纪念馆内特设红军纪律展示区,陈列红军借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标语复刻件等,结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辅导,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故事中筑牢廉洁防线。2024年开展的红廉文化进校园活动,已吸引2000余名师生参与。

文旅融合

三色经济的协同发展

园区创新++绿模式,推出上午参观红军遗址、下午探秘汉墓、傍晚漫步梨园的一日游线路。配套开发的斑铜工艺品、红军主题文创产品年销售额超500万元。2024年新建成的双拥主题长廊,通过图文展示会泽双拥历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新地标。据统计,园区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增收超800万元。

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景村联动

生态红利的普惠共享

依托景区发展,水城村成立旅游合作社,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销售土特产品年均增收1.2万元。2024年实施的四美家园项目,投资1200万元改善村庄道路、污水处理设施,打造红军小院特色民宿集群,实现景区美、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政策赋能

全域旅游的战略布局

会泽县政府将生态园纳入北部历史文化旅游区核心板块,投资5.6亿元开发宝云铸钱新局文旅综合体,计划2026年建成集铜商文化体验、红色研学于一体的文旅地标。同时,依托斑铜制作技艺、洞经音乐等非遗资源,在景区周边建设非遗工坊,推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未来图景

智慧景区的数字转型

2024年启动的智慧景区建设项目,将在园区部署5G导览系统、智能安防监控和游客流量分析平台。未来,游客可通过AR眼镜穿越体验红军生活,或在虚拟展厅与历史人物对话。这一创新举措预计使游客满意度提升20%,助力生态园向国家4A级景区迈进。

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绿色希望与古色底蕴的土地,正以三色融合的独特魅力,成为乌蒙山区文旅融合的典范。无论是瞻仰红军群雕的庄严肃穆,漫步古梨树园的诗意盎然,还是参与红廉教育的深刻洗礼,都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当历史的烽烟与生态的画卷在此交织,一个红色基因传承地、绿色发展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美好愿景,正在会泽大地徐徐展开。

“红土魂·绿韵情:会泽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的三色魅力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的历史 | 游曲靖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威北部的云贵两省的界河,原名“尼尔珠”河,彝语释意,尼为“牛”、尔为“大江”、珠为“有或在之意”,原...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 游曲靖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 游曲靖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初冬的清晨细雨绵绵,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尼珠河大峡谷被薄雾笼罩。在这雨幕与雾气的交织中,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云端玻璃吊桥与520悬挑玻璃观景台时隐时现,恍若悬于云端之上。 “大家跟紧点,马上就到观景台了!”张大爷兴奋地招呼着队伍后方的成员,气喘吁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