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陆良纺织厂:从棉纺轰鸣到时光标本 一座滇东老厂的70年兴衰密码 │ 游曲靖

18小时前游一游1

陆良纺织厂:从棉纺轰鸣到时光标本 一座滇东老厂的70年兴衰密码

 

在云南曲靖陆良县城的东北角,一片青灰色厂房静默矗立。斑驳的红砖墙上,陆良纺织厂五个鎏金大字虽已褪色,却仍能让人想起上世纪80年代,这里机器轰鸣、纱线飞舞的热闹景象。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老牌纺织企业,曾撑起滇东纺织业的半壁江山,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沧桑变迁。今天,我们走进这座工业活化石,解码它的前世今生。

一、根植红土:滇东棉纺的基因密码

1.棉乡纺城:地理基因的选择

陆良坝子是云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更因适宜的气候成为优质棉花产地。据《陆良县志(1993-2010)》记载,上世纪50年代,全县棉花种植面积超5万亩,年产皮棉超4000吨,陆良棉因纤维长、色泽白,曾是云南纺织业的明星原料1958年,为响应国家大办工业号召,结合本地棉花资源,云南省纺织工业厅选址陆良,投资280万元(相当于当时3000户农民年收入总和)筹建陆良纺织厂,由此拉开了滇东纺织工业的序幕。

2.“三线建设的隐秘注脚:时代的馈赠

尽管未被列入官方三线建设重点项目名录,陆良纺织厂的选址却暗合了三线建设的核心逻辑——依托资源、服务区域。原厂档案显示,1964年国家纺织工业部曾派专家组实地考察,认为其紧邻原料产地、交通便利(距南昆铁路陆良站仅3公里)、辐射滇黔桂的区位优势,适合作为西南纺织业的战略补充点。这一判断,为后来厂子的壮大埋下了关键伏笔。

3.“全民办厂的集体记忆:从农田到车间的身份转换

1959年,首期工程投产时,全厂仅3台细纱机、200名工人,其中80%是从周边农村招来的纺织新手58岁的退休工人李桂英回忆:我是1962年进的厂,当时村里敲锣打鼓送我去,说织布工人吃皇粮,比种地强为快速培养技术骨干,厂里与昆明纺织专科学校合作开设陆良班,累计输送200余名技术工人;同时,组织师徒结对,老工人手把手教络筒”“整经,车间里常能看到白天机器响,晚上灯盏亮的苦训场景。

二、沸腾岁月:车间里的烟火与荣光

1.“万锭轰鸣:鼎盛时期的工业美学

1985年,陆良纺织厂迎来高光时刻:历经27次扩建,厂区占地从最初的20亩扩展至280亩,拥有环锭纺纱机3.2万锭、织布机500台,年产值突破1.2亿元(相当于2023年约3.5亿元),职工人数达4200人,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棉纺织联合企业之一。老职工王建国(曾任技术科科长)至今保留着1987年的工作笔记:“3万锭车间,每分钟纱线飞转800米,机器声像闷雷,地面震得茶缸子直跳。那时的车间,是陆良县城的经济心脏”——每到发薪日,厂门口的信用社排起长队;周末的职工食堂,能同时容纳800人就餐;厂子弟学校的朗朗书声,能飘出半条街。

2.“纺织娘的荣耀:技术革新中的女性力量

在陆良纺织厂,纺织女工是最耀眼的群体。上世纪80年代,全厂女职工占比超75%,她们中诞生了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张秀芬、云南省操作能手杨丽华等先进典型。张秀芬的徒弟、现年52岁的刘芳记得:师傅要求接头不过三根纱,断头率不超0.5%’,她手指被纱线勒出血泡,就用胶布缠上继续干。为提升效率,女工们自发组织攻关小组1989年成功改进细纱落纱法,将单班产量提升15%,相关经验被《中国纺织报》报道。厂工会还创办了纺织文艺宣传队,《纺织姑娘》小合唱曾赴省城演出,《云南日报》称她们是车间里的文艺轻骑兵

3.“企业办社会的温暖与负担:从的延伸

作为典型的单位制企业,陆良纺织厂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职工的第二个家。厂区内设有职工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能做阑尾炎手术)、子弟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职工俱乐部(配备电影放映机、篮球场)、职工宿舍(红砖楼”“青瓦房分等级分配),甚至还有自己的幼儿园和理发店。退休教师陈淑兰回忆:我家三代人都在厂里上班,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没出过厂门。但这种大而全的模式也给企业带来沉重负担——1990年,厂里用于后勤的支出占比达28%,接近当年利润的1/3

三、破茧重生:老厂房里的时代转调

1.90年代寒冬:市场浪潮下的生存大考

1993年起,随着国家纺织业压锭限产政策推进,加上乡镇纺织企业的崛起,陆良纺织厂的优势逐渐弱化。1998年,全厂棉纱库存积压超500吨,负债率达82%,职工月工资拖欠达3个月。原副厂长赵振华回忆:当时车间里机器停了一半,工人们蹲在墙角抽闷烟,有人甚至把工作服拿到市场上卖。为求生路,厂里尝试退二进三”——将部分厂房出租给个体商户开超市、餐馆,职工分流至后勤岗位,但杯水车薪。

2.转型突围:从制造智造的艰难转身

2005年,在政府主导下,陆良纺织厂完成股份制改革,成立陆良纺织集团,引入浙江民营资本300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1.8万锭,引进德国气流纺设备5000锭。这次转型让企业起死回生2010年,集团产值回升至8000万元,产品从单一的纯棉纱扩展到混纺纱、特种纱,客户覆盖广东、浙江等纺织产业集群。技术科科长周明介绍:现在一台气流纺机相当于过去10台细纱机的产量,能耗降低40%,我们的纱线还通过了国际有机认证,出口到了东南亚。

3.工业遗产的新生:老厂房里的文化+”探索

2018年,陆良县将纺织厂核心区(120亩)列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启动纺织文化创意园改造项目。如今,老办公大楼变身纺织博物馆,陈列着1958年的首台细纱机、1980年代的纺织工服、职工手写的生产日志;原织布车间改造为非遗工坊,邀请本地彝族绣娘、苗族蜡染传承人入驻;厂区中心的大喇叭遗址,成了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网红点。最让老职工欣慰的是,2022年,厂子弟学校与县重点小学合并,原校址改为纺织工业研学基地,每年接待学生超5000人次。孩子们摸着老机器问这是什么,我觉得,我们的青春没白费。李桂英说。

1958年的荒地上竖起第一根烟囱,到2025年的创意园里飘起咖啡香,陆良纺织厂的70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制造业奋斗史。它见证过计划经济的蓬勃,经历过市场经济的阵痛,更在转型中探索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那些泛黄的老照片、锈迹斑斑的机器、口口相传的纺织故事,早已超越了企业的范畴,成为一代又一代陆良人共同的记忆符号。正如厂史馆墙上的标语:纱线会断,但精神不断;机器会老,但初心不老。

“陆良纺织厂:从棉纺轰鸣到时光标本 一座滇东老厂的70年兴衰密码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