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金耀曾:珠江源头的星火人生 │ 游曲靖

18小时前游一游1

金耀曾:珠江源头的星火人生

 

滇东少年的觉醒

1905年冬,云南曲靖三宝乡三百户营村的一间老宅里,婴儿的啼哭划破寂静。父亲金维汉为次子取名耀曾,寓意家族光耀绵延。这个被马帮铃声与私塾墨香环绕的村庄,未曾想到,它孕育的这位少年,将成为曲靖大地的第一簇共产主义星火。

金耀曾的童年浸润在书香与战火中。父亲是清末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兄长金述之早年投身滇军,参与重九起义,后成为滇军团长。少年金耀曾常听兄长讲述军旅见闻,那些关于贫苦士兵与地主豪强的故事,在他心底埋下反抗的种子。1923年,18岁的他踏入昆明成德中学,反帝反军阀的浪潮正席卷校园。一次游行中,他目睹军警镇压学生,鲜血染红青石板路——这成为他人生转折的烙印。

1926年夏,一封兄长的家书改变了他的命运:广州革命需人才。金耀曾与同学赵琴仙、严英俊等五人,沿着滇越铁路南下,在越南海防换乘轮船抵达广州。此时,周恩来主政的大沙头政治训练班正在招生。在教室墙上,马克思画像与打倒帝国主义的标语交相辉映。恽代英讲《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说到农民手握锄头,肩扛命运时,满教室都是抽泣声。三个月后,金耀曾在党旗下宣誓,成为曲靖籍第一名中共党员。

从枪杆到笔杆的革命之路

1926年冬,金耀曾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担任兄长旧部连队党代表。他脱下长衫换上军装,在连队办起识字班,教士兵唱《国际歌》。1927四一二政变爆发,朱培德在江西礼送共产党人。金耀曾将驳壳枪压在枕头下,带着六名党员趁夜离营。途经赣江时,他折断随身毛笔投入江中,对战友说:从此笔杆换枪杆,不灭军阀誓不还!

回到云南后,金耀曾转入地下工作。1929年秋,受云南省委特派员王德三委派,他以旧州小学校长身份为掩护,在曲靖与陆良交界处开展革命。旧州村地处交通要道,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他白天走村串户,深入农民家中了解疾苦;夜晚借校舍开办夜校,自编歌谣揭露贪官污吏:贪官手杖八丈长,朱笔一挥坐法堂,装满腰包享清福,讨小老婆盖洋房!歌谣在回汉村寨传唱,连七十岁的马帮老人都能哼上几句。

他更以智慧争取地方势力。通过滇军旧识熊从周,七次独闯匪巢,最终说服武装首领方鹤鸣交出枪支,成为陆良暴动的重要力量。方鹤鸣拔刀刺指立誓时,金耀曾按住他的手:要流血,等打倒军阀那天再流!

血色黎明:陆良暴动的悲壮

1930430日,陆良暴动爆发。金耀曾率西路军攻打板桥分局,身先士卒踹开铁门,子弹擦着他耳边飞过。战斗间隙,他发现一名小战士抱着机枪发抖,便夺过武器怒吼:跟我来!这声嘶吼成为暴动中最著名的瞬间。然而,因敌情突变,暴动队伍被迫撤退。在南盘江畔,金耀曾烧毁党员名册,含泪对战友说:记住,我们不是失败,是播火!

暴动失败后,他化名康建侯,辗转麻栗坡、马关等地,以教书为掩护重建联络点。1935年红军长征过曲靖时,他曾在村口大槐树下与红军将领彻夜长谈。村民传说,他教孩童唱《少年先锋队歌》,为贫苦学生垫付学费,甚至冒险为地下党传递情报。

暗夜微光:教书匠的坚守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金耀曾与妻子杨静珊回到昆明,在承华小学挂起读书救国的横幅。他规定学生必唱《义勇军进行曲》,甚至将数学题设为一挺机枪每分钟发射60发子弹,两小时歼敌多少?命运却在此刻重击:1941年,兄长金述之在抗战中牺牲,金耀曾吐血昏迷。次年7月,他在桃源小学教室溘然长逝,年仅37岁。

追悼会上,学生含泪高唱他教的歌谣:黑暗尽头是光明,火把连天星……”《云南日报》称他以热血浇灌教育之花,以生命践行革命之志。弥留之际,他嘱咐妻子:把我的《共产党宣言》埋在院中石榴树下,等孩子们长大……”

未完的传奇

金耀曾牺牲时,女儿金穗年仅3岁。多年后,她在父亲遗物中发现一张泛黄照片:1926年广州,五位云南青年在党旗下挺立,金耀曾站在最右侧,胸前的徽章闪着微光。如今,这张照片陈列在曲靖党史馆,解说词写道:他像一粒火种,点燃了滇东的黎明。而南盘江畔的村民至今传唱:康先生没走,他化作了满山杜鹃。

旧州小学后来走出开国少将徐文烈;他编写的革命歌谣,仍在珠江源头的村寨传唱。2019年,三宝街道将三百户营村打造为红色文化第一村,村史馆里,那盏他当年用过的桐油灯,仍在静静诉说着一个革命者的生命轨迹:从笔杆到枪杆,从课堂到战场,他用青春与热血,在滇东红土间播撒下永不熄灭的信仰火种。

金耀曾的一生,是革命者最真实的缩影——理想与现实的碰撞,热血与牺牲的交织。他或许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著作,却用行动诠释了信仰是永不熄灭的火种。今日的曲靖,南盘江水奔流不息,而那位戴眼镜的教书先生,早已化作江畔的星辰,照亮后来者的征途。

“金耀曾:珠江源头的星火人生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 游曲靖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 游曲靖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初冬的清晨细雨绵绵,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尼珠河大峡谷被薄雾笼罩。在这雨幕与雾气的交织中,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云端玻璃吊桥与520悬挑玻璃观景台时隐时现,恍若悬于云端之上。 “大家跟紧点,马上就到观景台了!”张大爷兴奋地招呼着队伍后方的成员,气喘吁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