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富源深山里的松涛声:记抗战老兵李士培的百年守望 │ 游曲靖

18小时前游一游1

富源深山里的松涛声:记抗战老兵李士培的百年守望

富源县老厂镇押租村的后山梁上,那片松涛林正翻涌着绿浪。九十二岁的李士培坐在院门口的老石磨上,阳光透过松针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他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过膝头的军功章,铜锈混着松脂的香气,在风里散成一段段尘封的往事。

一、山坳里的"小猎手"

1926年霜降,押租村的晨雾裹着松针香。李老汉蹲在火塘边补兽皮,媳妇王氏把最后一把野菜塞进竹篓:"娃儿又长高了,该给他做双新鞋。"襁褓里的男婴突然蹬腿,王氏手一抖,竹篓里的野菜撒了一地——这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取名"士培",盼着他"培土成林,护佑家园"。

小士培的童年浸着松脂味。他跟着父亲在山林里打猎,七岁就能分辨哪些野果能吃,哪些树皮能入药;跟着母亲上山挖草药,听她讲"当年红军过押租,帮老乡挑水扫院"的故事。十岁那年,他在悬崖边救了只受伤的小松鼠,用布包着揣回家养,直到它能蹦跳着爬树。父亲摸着他的头说:"娃儿,对山水有情义,对人就更实诚。"

十五岁那年,山外的炮声越来越近。李老汉从镇上回来,攥着张破报纸说:"鬼子打到红河了,咱们庄稼汉也得支前。"小士培蹲在火塘边添柴,火星子噼啪炸响,映着他发亮的眼睛:"爹,我想去当兵。"

二、红河边的炮火印

1944年秋,十八岁的李士培背着母亲纳的千层底,跟着押运公粮的队伍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在个旧找到了滇南抗日游击队。队长看他机灵,拍着他的肩:"小同志,当通信兵吧,把这枪子儿一样的信,准时送到前沿阵地。"

第一次送信是去蛮耗古镇。他揣着用油纸包好的情报,躲在甘蔗地里。日军巡逻队从田埂上过,马靴踩碎甘蔗叶的声音像催命符。他攥紧怀里的情报,突然想起父亲的话:"打猎要沉得住气,等猎物走近了再扣扳机。"等巡逻队走远,他猫着腰狂奔,鞋底磨穿了,脚底板渗着血,却把情报捂得比心跳还紧。

1945年春,李士培在屏边县遭遇伏击。子弹擦着他的右肩飞过,他扑倒在弹坑里,听见班长喊:"小李!带着文件往山上撤!"他咬着牙拽过班长的尸体压在身上,鲜血浸透了军装。等日军撤退,他掀开尸体,发现文件袋被弹片划开个口子——里面是团部的作战地图!

"完了......"他瘫坐在地,突然摸到怀里有个硬东西——是出发前母亲塞的半块包谷粑。他啃了一口,甜丝丝的,突然笑了:"娘,我没丢地图,我把地图吞进肚子了!"后来军医从他胃里取出地图时,纸角已经被胃酸泡得发皱,却完整地保存了所有标红的地标。

这场战斗后,李士培得了个"拼命三郎"的外号。他右肩的伤从此落下了病根,阴雨天总疼得睡不着,但他总说:"比起牺牲的班长,这算啥?"

三、松涛里的初心

1949年冬,李士培穿着褪色的军装回到押租村。母亲王氏摸着他肩上的伤疤直抹泪:"娃儿,你咋才回来?"他蹲在火塘边,把军功章一个个擦得锃亮:"娘,我在部队学了毛主席的话——要让后代过上好日子,得先改变眼前的山。"

押租村的后山曾是片荒坡,一下雨就溜坡,旱季连草都不长。李士培扛起锄头,带着乡亲们在山梁上挖鱼鳞坑。有人笑他:"放着城里的好日子不过,回来种石头?"他蹲在地里,用树枝在地上画:"咱现在种的是松树,十年后就能挡风沙;二十年后果树挂果,娃娃们就能吃上甜果子。"

头三年最苦。他带着大伙儿从十里外的河湾挑水,脚底板磨出厚厚的茧;冬天挖树坑,手冻得握不住镐头,就用布裹住接着干。有年大旱,树苗枯死了一半,他蹲在树坑边哭:"我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乡亲们。"夜里他翻出压在箱底的军功章,突然看见毛主席的画像——那是部队发的学习材料里夹的,画像下写着"为人民服务"。

"再试一次!"他咬着牙,带着大伙儿去镇里买松树苗,用自己的复员费请技术员。第四年春天,第一株松树抽出了新芽。李士培蹲在树前,摸了摸嫩绿的针叶:"你看,它活了。"

四、青山作证

如今的押租村后山,已是万亩松涛林。夏天的蝉鸣裹着松香,秋天的落叶铺成金毯,连从前总说"种树不如种粮"的赵大爷,都在林子里养起了蜜蜂。

李士培的子女们总说他"倔"。小儿子李建强记得,有年冬天他发烧,父亲背着药箱走了二十里山路请医生,自己却穿着单薄的旧军装站在风口:"我当年在战场上,比这冷多了。"

去年清明,李士培坐在松树林里,给重孙讲当年的故事:"你看这棵松树,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人也一样,心里得有片大山,才能站得稳。"重孙摸着他肩上的伤疤问:"太爷爷,疼吗?"他笑着摇头:"不疼,这是荣誉。"

如今,李士培的樟木箱里还锁着那些军功章,但他更珍惜的是后山上的每一棵松树。每天清晨,他都会沿着林间小路走一圈,摸摸树干,看看新抽的枝芽。风过处,松涛声声,像极了当年部队里的军号,也像极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承诺——

"这山,我来守;这林,我来种;这好日子,我来给后代留。"

暮色中的押租村,炊烟袅袅升起。李士培站在松树林边,望着山脚下连片的梯田,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自己种的不仅是树,更是一个民族对土地的深情,是一代军人对人民的承诺。而这些,终将在岁月里长成最茂盛的森林,守护着一代又一代的安宁。

“富源深山里的松涛声:记抗战老兵李士培的百年守望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 游曲靖

宣威尼珠河:带你玩转水墨普立 领略“世界之最” 这里风光旖旎,尼珠河大峡谷、农业学大寨遗址、涧水海草山等自然风光数不胜数,有“水墨普立、户外天堂”的美誉。这里神奇壮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世界第一高户外露地观光电梯青云电梯、世界第一悬挑玻璃观景台520观景台等独特的旅游资源星罗棋布,在中...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

尼珠河的历史 | 游曲靖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威北部的云贵两省的界河,原名“尼尔珠”河,彝语释意,尼为“牛”、尔为“大江”、珠为“有或在之意”,原...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 游曲靖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 游曲靖

尼珠峡谷“出圈”出彩“旅游+”焕发新活力 初冬的清晨细雨绵绵,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尼珠河大峡谷被薄雾笼罩。在这雨幕与雾气的交织中,景区的标志性景观——云端玻璃吊桥与520悬挑玻璃观景台时隐时现,恍若悬于云端之上。 “大家跟紧点,马上就到观景台了!”张大爷兴奋地招呼着队伍后方的成员,气喘吁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