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一游 > 正文内容

沾益“九·五”起义纪念馆:烽火淬炼的精神高地 │ 游曲靖

15小时前游一游1

沾益·起义纪念馆烽火淬炼的精神高地

 

滇东革命的星火之源

起义狂飙

滇东北的惊雷

194895日,在中共云南省工委的领导下,播乐中学师生员工450余人、农民武装120余人及乡公所队兵40余人共600余人,在播乐中学毅然举起反蒋大旗。起义当天,国民党26193579团一个加强营及宣威常备队600余人突然进攻,起义队伍在三支队的接应下浴血奋战三小时,成功突围并转移至会泽方向。这场起义如惊雷般震撼云南,将滇东南、滇东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云南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火种

红色学校的传奇

播乐中学作为滇东北革命据点,自1937年起便成为地下党活动中心。学校推行教育生产化、学校社会化、思想革命化、行动纪律化的办学理念,学生不仅学习文化知识,还自制木枪、手榴弹进行军事训练。1947年,党组织秘密开展马列主义教育,废除公民课,购买进步书籍,培养出大批革命骨干,被誉为滇东北的延安

遗址新生

废墟上的精神丰碑

起义后,播乐中学被国民党焚毁。1981年,沾益县委重建学校,并于1982年建成·起义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纪念馆占地面积33335平方米,由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三部分组成,1998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穿越时空的沉浸式叙事

技术赋能

历史场景的立体还原

纪念馆运用声、光、电、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将历史场景生动再现。在《百色风雷》展厅,通过幻影成像技术还原起义动员大会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1948年的播乐中学操场;《璀璨群星》展区以全息投影展示温培群、樊子诚等革命先驱的生平事迹,人物影像与历史文物交相辉映。

文物诉说

战火中的岁月印记

馆内珍藏300余件文物,包括起义时使用的步枪、自制手榴弹、革命文献等。其中,温培群校长的旧怀表尤为珍贵——表盖上刻有播乐精神永存字样,记录着他带领师生投身革命的峥嵘岁月。562张历史图片串联起从起义筹备到云南解放的完整脉络,如起义部队转战宣威、会泽的行军路线图,生动展现革命历程的艰辛与辉煌。

互动体验

红色基因的活态传承

纪念馆推出重走长征路沉浸式研学项目,参与者佩戴VR设备穿越虚拟战场,体验起义突围的紧张时刻;红色剧本杀活动以起义历史为背景,让游客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革命精神的理解。20254月,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在此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情景党课、宣誓仪式等形式,让红色教育入脑入心。

红色基因与地域特色的交融

红色地标

校园里的精神殿堂

纪念馆与播乐中学深度融合,校园内18棵历经战火的柏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对象,见证着学校的革命历史。教学楼走廊陈列着师生创作的红色主题书画作品,图书馆设立播乐起义专题阅览室,形成校馆一体的独特教育场景。

自然奇观

革命圣地的生态画卷

纪念馆背倚巍巍播乐山,面临潺潺七曲河,周边有珠江源风景区、天坑奇观等自然景观。游客可在参观后前往珠江源探一水滴三江的地理奇观,或到大坡乡观赏九十九山,九十九峰的海峰湿地,感受红色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民俗风情

红色沃土上的文化共生

播乐乡聚居汉、彝、苗等民族,红色文化与民俗活动深度融合。每年元宵节,当地举办红色主题灯谜会,将革命故事融入传统习俗;彝族火把节期间,村民身着民族服饰表演《播乐起义》情景剧,让红色基因在歌舞中传承。

从历史记忆到精神家园

教育高地

红色文化的持续赋能

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年均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其中学生占比70%2025年,沾益区关工委组织五老宣讲队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通过革命文物巡展、主题班会等形式,让青少年在互动中感悟红色精神。

文旅融合

革命老区的振兴引擎

播乐乡以纪念馆为核心,打造红色文化+研学营地+生态旅游模式。新建的红军主题民宿、红色文化体验中心,吸引了大量游客;重走长征路徒步路线串联起珠江源、天坑等景点,年接待研学团队90余批次,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产业增收超200万元。

社区共建

红色精神的当代实践

纪念馆与周边村寨建立红色文化共同体,村民自发成立播乐起义故事宣讲队,义务为游客讲解历史;当地企业开发播乐红系列文创产品,如起义主题徽章、红军背包等,既传播文化又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播乐乡入选云南省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成为滇东红色文旅新标杆。

沾益·起义纪念馆不仅是滇东北革命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创新者。它以鲜活的展陈、沉浸式的体验、多元的融合,让历史照进现实,让精神激发力量。无论是触摸革命文物的温度,还是行走在山水间感受红色与绿色的交织,这里都是一处涤荡心灵、汲取奋进力量的精神高地。

“沾益“九·五”起义纪念馆:烽火淬炼的精神高地 │ 游曲靖” 的相关文章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 游曲靖

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 宣威持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尼珠河大峡谷之山高水长。晏廷勇摄 近年来,宣威市围绕“川滇黔渝节点旅游城市、滇东旅游环线明珠、‘清凉曲靖’客源承接地”目标定位,在“民族团结+文旅”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互嵌共融“交响曲”。今年上半...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 游曲靖

悬崖电梯贯通民生与旅游,云南尼珠河村振兴双引擎 云南尼珠河村的悬崖电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设施,更是当地民生改善与旅游发展的重要标志。电梯的垂直高度达到268米,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承载重量为1600公斤,单程耗时约90秒至2分钟。自2019年11月动工以来,...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 游曲靖

宣威市普立乡:“空中校车”带火峡谷旅游尼珠河景区多措并举促发展 随着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对宣威市普立乡尼珠河村“空中校车”的持续报道,尼珠河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发展新机遇。春节期间,景区单日接待量突破万人次,跻身全国热门景区前二十强。面对流量红利,景区通过三大举措推进提质升级,探索“网红效应...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 游曲靖

宣威市“四坚持”打造旅游促“三交”特色品牌 近年来,曲靖市宣威市立足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积极融入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大环境,着力在文化旅游业创新融合发展上找准发力点、寻求新突破,让“诗与远方”紧密牵手,不断奏响和合共生“交响曲”。 坚持高位推动,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 游曲靖

孙西远:山高水长等你来——尼珠河大峡谷 严格意义上说,尼珠河大峡谷仅仅是指可渡河下游木东河大桥至腊龙岔河这一段,长约20千米,距北盘江第一桥1千米许,随着革香河和可渡河交汇成北盘江。就是这样一条名不见经传的深山峡谷,随着众多高科技人文景观的落地和旅游开发的深入,瞬间变得天下闻名。 尼珠河大峡谷...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 游曲靖

世界上最迷人地球裂缝——云南宣威尼珠河大峡谷,户外达人最爱 这里水墨天成的千仞峭壁、飞泻百米的雌雄双瀑、佛光普照的千年菩提、星罗棋布的亿万奇石、与世隔绝的桃源仙境成为世人永恒的向往。 这就是尼珠河大峡谷,一个隐藏在深山中与世隔绝的秘境,这里典型的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保留了最原始、最自然的景观。...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 游曲靖

从“飞檐走壁”到“空中校车” 宣威市监督护航学生安全上学路 “同学们,坐缆车上学感觉怎么样?” “开心!”“安全!” 近日,曲靖宣威市纪委监委干部到普立乡官寨小学开展回访时,来自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起上学的变化。 尼珠河村位于云贵交界处的大峡谷中。村里的小学生需要攀峭壁、涉河...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景区:探秘自然秘境的冬日之旅 尼珠河大峡谷,这颗隐藏在云南深山中的璀璨明珠,以其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成为了无数旅行者梦寐以求的终极目的地。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不仅蕴藏着深邃的峡谷、壮观的瀑布、奇特的山石,还隐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随着冬季的到来...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 游曲靖

尼珠河大峡谷探秘:入冬5日游,美食与自然的绝美交响 尼珠河大峡谷,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以其壮观的峡谷风光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吸引着无数游客。而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隐藏着许多令人垂涎的美食。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带来一份详尽的尼珠河大峡谷入冬5日游美食攻略,让您在探寻自然奇观的同时,也能尽情品味...

尼珠河的历史 | 游曲靖

尼珠河的历史 尼珠河位于宣威北部,发源于宣威北部的得禄乡,流经得禄、倘塘、杨柳、双河、阿都、文兴、普立7个乡镇,为北盘江北部最大的支流,与南部干流拖乐河于普立的腊龙汇水形成了北盘江。尼珠河又是宣威北部的云贵两省的界河,原名“尼尔珠”河,彝语释意,尼为“牛”、尔为“大江”、珠为“有或在之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