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玩家》:当生活变成一场限时闯关游戏,我们终于学会了按下“退出键”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3

《玩家》:当生活变成一场限时闯关游戏,我们终于学会了按下退出键

最近把《玩家》翻到最后一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漫过书桌。我盯着封面上那句你以为在玩游戏,其实你是游戏本身,突然想起书中那个总在便利店买关东煮的男主角——他每天准时18:30到店,点一份鱼丸汤,坐在靠窗第三排,看对面写字楼的灯一盏盏亮起又熄灭。直到某天,他突然把关东煮的汤倒进垃圾桶,对着玻璃窗里的自己说:今天的任务,我想自己定。

那一刻,我合上书的动作顿了顿——这不正是我吗?每天按时挤地铁、刷朋友圈、点外卖,像台精准运行的机器,连偶尔的放纵都要挑周末的下午三点,仿佛生活是一张被填满选项的问卷,而我是那个生怕漏答的好学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用小说形式发起的“存在主义实验”

《玩家》是青年作家林深的长篇处女作,2024年7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这位曾任职于互联网大厂的前产品经理,用三年时间采访了100+生活模式化的都市人,又翻遍了存在主义哲学、游戏设计理论和社会心理学著作,最终写出这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人生寓言。书中没有超能力或星际战争,而是构建了一个隐形系统:每个普通人从出生起就被分配了基础人生程序”——上学、工作、结婚、退休,每个阶段都有隐藏的进度条奖励机制;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被程序驱动,反而把完成任务当作人生目标。

二、核心价值:不是“反内卷指南”,而是“唤醒自主意识的觉醒手册”

很多人以为《玩家》是批判内卷的爽文,但读完全书才发现,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作者通过书中系统管理员的独白点破:程序本身没有对错,它只是默认设置。真正危险的,是人们把默认当成了唯一选项

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时间银行的设定:系统会给每个玩家发放时间币,用于兑换真实体验(比如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毫无目的的散步)。但规则是——你完成的常规任务越多(比如按时上班、完成KPI、参加必要的社交),能兑换的真实体验就越少;反之,若你拒绝某些任务,时间币会以更快的速度累积。听起来像努力就会变穷的反常识设定?但当主角用三个月时间拒绝加班、推掉应酬,用攒下的时间币去学陶艺时,他才明白:原来我之前所谓的充实,不过是用系统发的打折券,兑换了一堆看起来有用的垃圾。

这种对现代生活逻辑的拆解,像一把钝刀划开保鲜膜——我们总以为多做一点就能靠近理想生活,却忘了问自己:这些多做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三、内容亮点:比悬疑小说更细思极恐的“日常解构游戏”

《玩家》最绝的地方,是把系统操控的细节藏在最普通的日常里。比如:

主角每天早上7:15被闹钟吵醒,这个时间不是他定的,而是系统根据最优通勤效率计算的;

他和女友的恋爱纪念日是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因为系统数据显示这一天表白成功率比2月14日高17%

他常去的咖啡馆,座位布局是按社交舒适距离设计的,连背景音乐的BPM(每分钟节拍数)都调到了让人放松但不会走神的120。

这些细节像一面生活显微镜,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手机解锁时间、外卖下单时段、甚至刷短视频的时长,何尝不是被某种隐形系统精准计算的?书中有段描写我反复看了三遍:当我们习惯了系统推荐的最优解,就会忘记自己曾经会为一片云的形状停留,为一首跑调的歌感动,为一场意外的雨欢呼——那些不高效’‘没意义的瞬间,才是人生最珍贵的隐藏关卡

四、写作特点:用“游戏说明书”的语气,写尽人间的荒诞与温柔

林深的文字有种奇妙的反差感:他用冷静的系统提示音讲述荒诞(比如警告:连续7天完成无效社交任务,将触发孤独耐受度下降debuff),又在角色觉醒的瞬间,突然切换成诗一般的语言(原来风穿过指缝的声音,比所有KPI完成提示音都动听)。

更妙的是他对系统漏洞的设计——那些试图反抗规则的玩家,会被系统标记为异常数据,面临记忆清除社交孤立的惩罚。但书中有个角色说得好:他们怕的不是我们反抗,是我们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活过这种温柔的犀利,让批判不尖锐,让反思有温度。

五、阅读体验:从“脊背发凉”到“如释重负”的觉醒之旅

刚开始读《玩家》时,我总忍不住对号入座:早上8点准时打卡的我,是不是时间管理优秀玩家?周末陪爸妈视频的我,是不是亲情任务达标玩家?直到看到主角在觉醒论坛里写的:我们恐惧的不是被系统操控,是发现自己早已把系统的规则,当成了人生的信仰。

书中有个场景让我当场红了眼眶:主角的母亲临终前,颤抖着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深,妈妈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系统。但我知道,你小时候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看了整整一个下午——那时候的你,眼睛亮得像星星。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小学时蹲在花坛边看蝴蝶,被妈妈催着回家练琴;高中时课间在课本上画漫画,被老师没收本子说别浪费时间。原来我们早就弄丢了看蚂蚁的眼睛,却还在怪生活不够精彩。

合上书的那晚,我把手机调成了勿扰模式,在小区里走了两圈。风穿过香樟叶的声音,路灯下流浪猫蹭过裤脚的温度,还有便利店阿姨递来热豆浆时说的小心烫”——这些被我从前归类为无意义的碎片,突然变得无比清晰。原来,​​觉醒不是要推翻所有规则,而是学会在系统任务之外,给自己留一块自留地​​

六、评价与影响力:年轻人的“精神解药”,被现象级讨论的“存在主义爆款”

《玩家》上市后,在豆瓣拿下9.1分(截至2025年8月),被读者称为年度最扎心却最治愈的小说。《新京报》书评版评价:它用游戏的外壳包裹着存在主义的核,让每个在之间摇摆的年轻人,终于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社交媒体上,玩家人生对照话题阅读量超2亿,无数人在评论区分享:原来我每天早起半小时背单词,不是因为热爱学习,是因为系统说自律的人有奖励;原来我不敢辞职,不是因为喜欢那份工作,是因为系统说稳定比梦想重要

更意外的是,书中提到的时间银行概念被多个心理机构借鉴,成为反内耗治疗的工具——咨询师会让患者列出自己的系统任务真实渴望,然后计算时间币的分配比例。有读者留言:读完这本书,我辞掉了做了三年的稳定工作,去学了花艺。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是看客人捧着我插的花说这束花让我想起了春天

七、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对“默认设置”说“不”

对我而言,《玩家》的意义远不止一本书。它像一个清醒剂,让我在自动导航的生活里踩下了急刹车;又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那扇被应该二字锁死的门。

上周部门聚餐,领导提议去老地方吃火锅,我鬼使神差地说:要不试试新开的那家日料店?我之前路过看到他们家的刺身很新鲜。说完我心跳加速,以为会被说不合群,但同事们反而眼睛一亮:对呀,我们都吃腻火锅了!饭桌上,我们聊着店里的招财猫、墙上的浮世绘,比以往任何一次聚餐都开心。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话:人生的精彩,从来不在必选任务里,而在你主动选择的支线剧情中。

最后想说:如果你也常觉得生活像一潭死水,如果你总在问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如果你害怕自己还没活过就老了”——去读《玩家》吧。它不会给你一个正确答案,但会给你一把觉醒的钥匙。毕竟,​​人生这场游戏,最棒的通关奖励,从来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终于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玩家》:当生活变成一场限时闯关游戏,我们终于学会了按下“退出键”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 爱阅读

《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一位瑞典汉学家的“汉字解码手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汉学的“破冰之旅” 1917年,当欧洲汉学家还沉迷于“四书五经”的文本考据时,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以一本《汉语的本质和历史》劈开西方汉语研究的“铁幕”。这位曾深入中国农村调查方言、用物理实验室设备分析汉字音韵的学者,用“...

《汉语方言概要》:解锁方言密码的中华文化基因图谱 | 爱阅读

《汉语方言概要》:解锁方言密码的中华文化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学堂到方言研究"圣经"的传奇 《汉语方言概要》是语言学家袁家骅基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授课讲义编纂而成的方言学经典著作,1960年由文字改革出版社首次出版,1983年语文出版社推出修订版。全书系统构建汉语方言研究框架,提出"七...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 爱阅读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长篇小说,1847年首次出版(最初以男性笔名“埃利斯·贝尔”发表),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并称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双璧”。全书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旷野为背景,围绕“呼啸山庄”与...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一、书籍基本信息:约克郡荒原上的"黑色浪漫"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202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勃朗特姐妹经典"系列新版。这部被夏洛蒂·勃朗特称为"野兽般的独白"的作品,以约克郡荒原...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部在复仇与救赎中燃烧的史诗,藏着人生最极致的爽与悟 一、书籍基本信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巅峰之作,1844年首次以连载形式发表,至今已被翻译成百余种语言,全球销量超2亿册,被读者称为“‘世界通俗小说的天花板’——既有过山车般的剧情,又有直抵人心的思考”。全书以1...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 爱阅读

《计算机与人脑》:当硅基逻辑遇见碳基智慧,一场跨越介质的“智能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未竟对话” 《计算机与人脑》(The Computer and the Brain)是美国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晚年(1956-1957...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