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琴史與琴器》:从南宋浙操纷争到元明古琴鉴定的学术诗篇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16

《琴史與琴器》:从南宋浙操纷争到元明古琴鉴定的学术诗篇

一、书籍基本信息:古琴研究的双证里程碑

本书由北京大学王风教授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6月出版,422页精装本收录160幅高清琴器图,定价128元,ISBN9787100225885,纳入人文史丛系列。作为琴史与琴器鉴定的跨界力作,本书首次将文献考据与实物实证熔于一炉,既延续郑珉中古琴辨伪十三法的学术脉络,又开创琴器断代三维坐标系新方法,被誉为古琴研究双重证据法的集大成者

二、核心价值:解码琴脉的三大收获

本书为读者提供三重核心价值:其一,掌握以琴观史的独特视角——通过南宋浙操徐门江操刘门的家族谱系,窥见宋元江浙琴坛对峙的政治密码;其二,习得古琴鉴定的火眼金睛”——仙籁连珠式琴的冰裂纹断代,到飞瀑连珠臞仙琴的改斲痕迹分析,构建可复制的鉴定方法论;其三,领悟传统即创新的深层智慧——元琴不应作为断代概念的论断,颠覆非遗保护中复古即正宗的刻板认知,为当代古琴创新提供学术支撑。

三、内容亮点:在琴弦上雕刻的三百年风云

区别于传统琴史的宏大叙事,本书以显微镜+时间胶囊式叙事重构历史:其一,家族史诗的鲜活重现——通过徐天民祖孙四代掌教浙操的谱系重建,让读者看到南宋琴坛雅集如星汉,琴派似江河的生动图景;其二,器鉴密码的科学解码——对八床唐宋元明古琴进行独立鉴定,如南宋大圣遗音伏羲式琴的光晕流转如千年琥珀,元代万壑松声改斲琴的层叠工艺痕迹,均以考古类型学方法严谨分析;其三,掌故钩沉的叙事魔法——为郑珉中藏琴手记作长篇笺释,将金声蕉叶琴背后祝公望与文徵明的雅集轶事,化作穿越时空的对话,让古琴在纸页间了起来。

四、写作特点:学术硬核与诗性叙事的双重变奏

本书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对新材料新方法的开拓——运用年鉴学派长时段理论分析琴史变迁,结合三维扫描技术重建古琴形制演变。文学性则流淌在每个细节:描写至德丙申铭文时,用光影在琴面跳跃,如千年时光的指纹;叙述祝公望蕉叶琴时,通过文徵明题跋的墨香与琴弦的余韵构建出立体视觉画面。最震撼的是开篇那句:古琴不是简单的乐器,而是流动的文明基因库。”——这不仅是学术的注脚,更是对当下非遗保护的深刻启示。

五、阅读体验:与古琴的跨时空对话

初读浙操徐门章节,最触动我的是徐天民祖孙四代掌教浙操的家族史诗——那些散碎的文献碎片,经作者妙手串联,竟如电影般浮现出南宋琴坛的繁华图景。当读到仙籁连珠式琴的鉴定细节时,那份在显微镜下看历史的震撼,让人深深感受到古琴器鉴定的魅力。更妙的是书中埋设的时间胶囊”——开篇至德丙申的铭文,在末章祝公望蕉叶琴中竟与文徵明的题跋产生奇妙呼应,这种首尾相扣的叙事魔法,让阅读成为一场寻宝游戏。合上书页时,我仿佛看见古琴在时光长河中闪烁,既古老又鲜活。

六、评价与影响力:跨越学界的琴学圣经

本书自2023年出版以来,已被哈佛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列为古琴研究必读经典,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学者评价其重新定义了古琴史与琴器研究的边界,普通读者则盛赞其像考古纪录片般引人入胜。在当下非遗保护传统文化复兴的热潮中,书中对古琴器鉴定与琴史研究的科学方法,更显出强烈的现实关怀。正如郑珉中先生所言:这本书不仅是学术著作,更是穿越时空的对话——当我们凝视这些古琴时,也在照见自己的文化基因。

七、个人意义与时代回响:琴脉中的自我照见

对我而言,这本书不仅是学术启蒙,更像一面照见自我的镜子。当读到浙操徐门家族对琴艺传承的坚守时,我联想到当下非遗传承人的守艺精神;而元琴不应作为断代概念的论断,又让我对传统创新的辩证关系产生深层思考。最关键的是,书中那句真正的古琴研究,不是收集古董,而是理解文明”——当您合上这本书,会发现自己不仅读懂了古琴,更读懂了如何在传统中寻找创新的智慧。此刻,不妨让这部琴学百科全书成为您书架上的新坐标——毕竟,理解古琴,正是理解我们自身文化基因里沉睡的密码。在国潮匠心成为社会热词的今天,这本书更像一把钥匙,帮我们打开通往传统深处的大门,又指引我们走向创新的未来。

“《琴史與琴器》:从南宋浙操纷争到元明古琴鉴定的学术诗篇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本带你看懂“农业才是财富根脉”的重农学派经典 | 爱阅读

《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本带你看懂“农业才是财富根脉”的重农学派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重农学派的“集大成者”安・罗伯特・雅克・杜阁,初版于1766年——彼时法国正处于路易十五统治后期,贵族奢靡、农民贫困,传统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财富”)导致国家只重视海外贸易,忽...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 爱阅读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血色写尽人性的现实主义巅峰” 若要快速定位《红与黑》(司汤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经典译本),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40万字“个人奋斗悲剧史”、以“于连·索雷尔”为主角的阶级突围记、提...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 爱阅读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文学丰碑 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活着》,次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这部仅12万字的小说,以中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用“剥洋葱式”的叙事,将一个农民的苦难史...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 爱阅读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19世纪俄罗斯的道德实验室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罪与罚》以1866年圣彼得堡为舞台,通过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害放高利贷老妇人的罪案,构建了一座人性深渊的解剖台。这部45万字的巨著,用"理论-实践...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 爱阅读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传统的公司管理模式似乎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像马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与飞速奔驰的汽车相媲美。而《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就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管理世界的大门,让我...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 爱阅读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去年深秋,我在老家老房子的阁楼里翻出一盏老铜烛台,烛泪凝结成深褐色的瘤,像凝固的时光。就在那时,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今晚一起读《烛烬》?”我鬼使神差地点了“好”——后来才明白,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有些书,要在你开始与时间和解时,才会真正走进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