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无暇他顾》:在时间褶皱里,与85岁智者共舞生活的哲学 | 爱阅读

1周前 (09-27)读一读9

《无暇他顾》:在时间褶皱里,与85岁智者共舞生活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科幻女王的晚年手账,写给所有被生活“绑架”的现代人

2024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将厄休拉·勒古恩81-85岁的博客集结成《无暇他顾》。这位科幻文学界的祖母级人物,曾以《地海传奇》《黑暗的左手》横扫8次雨果奖、6次星云奖,却在晚年放下宏大叙事,用日记体的碎片化文字,记录起与衰老、猫咪、孙辈的鸡毛蒜皮。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像一盒老式胶片,定格了一位智者在生命终章的清醒与幽默——比如她吐槽自己不能开车却要负责接送孙辈,调侃猫咪帕德是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存在,甚至直言我厌恶资本主义把文学变成赛马场。这些文字,让科幻女王的标签碎成一地,露出她作为普通老人最鲜活的灵魂。

二、核心价值:撕碎“时间管理”的谎言,教你与“被占用的人生”和解

内卷”“躺平撕裂当代人精神的当下,《无暇他顾》像一盆冷水浇醒焦虑的我们。勒古恩用85岁的人生经验戳破真相:所谓空闲时间,不过是资本制造的幻觉。她写道:我是自由的,但我的时间不是。它被睡眠、白日梦、经营、给朋友和家人写电子邮件、阅读、写诗……占据。这句话瞬间击中我——曾为高效利用时间焦虑到失眠,直到读到她坦然承认生活本就是被占用的,才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掌控时间,而是接受占用的状态,并在琐碎中活出生命力。就像她一边抱怨给孙辈改作文比写科幻小说还难,一边在作文里藏进对世界的犀利观察——这种矛盾,恰恰是抵抗异化的武器。

三、内容亮点:从猫咪到诺贝尔奖,用“琐碎”解剖时代的病症

勒古恩的厉害之处,在于把鸡毛蒜皮写成哲学。书中最让我拍案叫绝的细节,是她用猫咪帕德隐喻现代社会的荒诞:当帕德抓坏沙发时,她调侃这是猫对消费主义的反抗;当帕德拒绝被抱时,她恍然大悟原来强制的爱和资本主义的父权制如出一辙。更锋利的是她对教育内卷的批判——她形容孙辈的生活是计划跑步机,孩子们像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在兴趣班-考试-竞赛的循环里失去想象力。这种洞察,与当下鸡娃焦虑形成跨时空呼应,让人脊背发凉。而她给出的解药却温柔至极:我期待他们能在拥挤的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隙——哪怕只是盯着一片云发呆。

四、写作特点:毒舌老太的幽默,把哲学煮成“心灵鸡汤”

勒古恩的文字像一把手术刀,却裹着蜂蜜。她吐槽自己衰老时写:我迷路时,会假装在观察街景,其实是在偷偷看路牌。这种自嘲的幽默,让沉重的话题变得轻盈。更绝的是她的金句制造机体质——

谈文学:艺术不是赛马,文学不是奥运。(直指流量至上的创作困境)

谈衰老:生命就像一本书,年轻时匆忙翻页,老年才学会细细品读。(治愈所有年龄焦虑

谈自由:真正的自由,是能在琐碎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给躺又躺不平,卷又卷不动的年轻人一剂解药)

这些句子没有说教感,却像种子一样扎进心里,慢慢发芽。

五、阅读体验:像和奶奶围炉夜话,却被她的清醒吓到

读《无暇他顾》时,我常产生分裂感:一方面,勒古恩对猫咪的宠溺、对孙辈的唠叨,让我想起自己的奶奶;另一方面,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女性主义的思考,又让我惊觉这奶奶比我还先锋。这种反差,让阅读变成一场挖宝游戏”——你可能在某一页被她吐槽年轻人沉迷游戏逗笑,下一页又被她对老年性欲的坦诚讨论震惊。最神奇的是,合上书后,那些碎片化的文字会自动在脑海里重组,形成一套生活哲学体系。比如我现在面对加班时,会想起她说的被占用不是丧失自由,而是另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瞬间释然。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豆瓣9.1到奥斯卡导演,全球读者为她“疯狂”

《无暇他顾》的口碑堪称现象级:豆瓣2024年度外国文学TOP1,9.1分;读者评论像被智者拍了拍肩;《纽约时报》称它重新定义了老年写作;甚至有导演透露,计划将其改编成电影,用猫咪视角讲述勒古恩的故事。更值得玩味的是,书中对时间占用的讨论,与当下数字极简主义”“慢生活等社会议题高度契合。比如勒古恩批评社交媒体让人类变成信息乞丐,与当下戒手机运动形成呼应;她对孙辈教育的担忧,也让政策下的家长们找到共鸣。

结语:这本书,是写给所有被生活绑架的人的自救指南

合上《无暇他顾》,我仿佛完成了一场与85岁智者的对话。她用猫咪的淘气、孙辈的作文、自己的衰老,告诉我:生活从不是完美的剧本,而是被各种占用填满的缝隙——但正是这些缝隙,让光得以照进来。如果你也曾在深夜为浪费时间愧疚,为不够高效焦虑,不妨翻开这本书——勒古恩会拍拍你的肩说:嘿,被占用的人生,也可以很酷。

最后,用她的话与你共勉:

老年带来的不是丧失,而是一种净化。我们失去的是那些本就不必要的东西。

“《无暇他顾》:在时间褶皱里,与85岁智者共舞生活的哲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管道的故事》:读罢“挖管道的寓言”,方懂“财富的慢哲学” | 爱阅读

《管道的故事》:读罢“挖管道的寓言”,方懂“财富的慢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故事讲透财富逻辑”的理财寓言,普通人的“财务自由指南” 若要给《管道的故事》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财富寓言教科书’”。这部由美国企业家贝克·哈吉斯(Buck Harkins)创作(1990年...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 爱阅读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一、基本信息:哥特迷雾中的“身份寓言” 《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du Maurier)1938年的“哥特文学经典”,与《简·爱》《呼啸山庄》并称为“英国女性成长三部曲”。这部以二战后英国康沃尔郡为背景的...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 爱阅读

《画怖》:当名画变成逃生副本,这场艺术与恐怖的狂欢藏着人类对自由的终极叩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名画做“杀人迷宫”的无限流神作 《画怖》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啾啾大王创作的无限流小说,全文134万字,已完结。主角柯寻与队友牧怿然意外卷入一幅会“吃人”的古画,从此必须在《白泽》《薛定谔的猫》《最后...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记忆写就的反乌托邦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于1993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5万册,却凭借“对记忆本质的哲学叩问”和“对极权社会的精准隐喻”,成为全球...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 爱阅读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史学史的"全息投影" 作者以"显微镜+望远镜"的双重视角,将中世纪史学发展解构为12个关键切片。从8世纪贝德《英吉利教会史》的墨迹未干,到15世纪薄伽丘《十日谈》的世俗狂欢,每个章节都像一具史学标本,用修道院手稿与宫廷编年史...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 爱阅读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犯罪现场”解构社会病灶的黑色寓言 《重返暗夜》是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集,2009年首次出版,2024年世纪文景引进中文版。全书收录14个短篇,以“暗夜”为共同母题,通过凶杀案、失踪案等极端事件,解构...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 爱阅读

《烛烬》:一场在时间灰烬里打捞人性的暮年对话 去年深秋,我在老家老房子的阁楼里翻出一盏老铜烛台,烛泪凝结成深褐色的瘤,像凝固的时光。就在那时,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今晚一起读《烛烬》?”我鬼使神差地点了“好”——后来才明白,这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有些书,要在你开始与时间和解时,才会真正走进你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