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越过内心那座山》:当我学会“与山和解”,终于看清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越过内心那座山》:当我学会与山和解,终于看清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去年冬天,我在心理咨询室的等待区翻到这本书时,封面是幅水墨画——一座青灰色的山笼罩在雾里,山脚下有个小小的人影,正踮着脚往上爬。书脊上越过内心那座山七个字,像根细针,轻轻挑破了我藏在心底的自责:原来我总把自己困在不够好的牢笼里,却从未想过,那座,其实是我自己筑的。

一、基本信息:心理圈的“登山指南”,却被读者当“自我救赎手册”

《越过内心那座山》是心理咨询师林溪的首部长篇心理成长著作,2024年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与传统心灵鸡汤不同,它聚焦当代人最普遍的内心障碍”——自我否定、创伤记忆、恐惧失控,通过23个真实咨询案例(从总因迟到自责的职场新人因童年被忽视而不敢恋爱的女孩),拆解如何识别内心那座山”“如何一步步翻越的具体方法。首印5000册一周售罄,紧急加印三次,豆瓣评分8.6,被读者称为当代人的心理登山杖’”——没有空洞的你要坚强,只有卡住时,试试这样做的实操指南。

作者林溪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十年,曾参与灾后心理干预项目。她曾在采访中说:我写这本书,是想告诉读者——​​你心里的那座山,不是敌人,是向导​​书中案例多来自真实咨询记录,比如她提到一位因高考失利陷入抑郁的女孩,后来通过登山日记记录每日小进步,最终考上心仪的研究生——这种创伤变成台阶’”的写法,让心理学爱好者直呼太戳心

二、内容与写作:内心那座山,藏着你的“未完成故事”

如果说内心有座山在很多人眼里是性格缺陷,这本书则用最温柔的笔触为它正名:​​那座山,是你未被看见的需求,是你被压抑的力量,是你与自己和解的必经之路​​

​​内容亮点一:情绪登山图的具象化工具​​。书中提出情绪登山图概念——把内心的障碍具象成一座山,山脚是触发事件(比如被领导批评),山腰是情绪漩涡(焦虑、自我否定),山顶是新的认知被批评不代表我能力差,是沟通方式需要调整)。最让我受益的是登山三步法站在山脚,给情绪命名我现在很委屈,因为努力没被看见);沿着山腰,找支撑点(回忆过去我曾克服过的困难);登上山顶,写新剧本下次被批评,我会先问您觉得哪里需要改进?’”)。我用这个方法试过——上周因方案被否躲在厕所哭,我拿出笔记本画登山图,写着山脚:方案被否山腰:委屈/自我怀疑山顶:我需要更清晰的沟通。十分钟后,我居然冷静到能主动找领导讨论修改方案。

​​内容亮点二:创伤转化为台阶的真实案例​​。书中用大量故事证明:所有让你痛苦的,都能变成向上的阶梯。比如:

一位因车祸失去父亲的男孩,总在深夜做噩梦,后来他把噩梦画成漫画,画里的父亲对他说:别怕,我陪你一起爬

一位因童年被孤立而社恐的女孩,每周强迫自己去咖啡馆观察陌生人,三个月后,她竟能主动和邻居打招呼;

一位因年龄焦虑不敢辞职的姐姐,把怕老写成想活成自己的宣言,最终在45岁转型做了心理咨询师。

作者写道:山从不是用来征服的,是用来跨越——每一次翻越,你都会在山顶捡到一块自己的碎片这些把伤疤变成勋章的视角,像给黑暗中的我递了盏灯。

​​写作特点:登山故事的沉浸式叙事​​。林溪的语言像杯温热的姜茶,辛辣里带着回甘:写职场新人的焦虑,是他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方案驳回,手指把鼠标捏得发白,突然想起大学时跑1000米摔过的那跤——原来成年人的崩溃,和少年的丢脸,本质都是怕不被看见’”;写社恐女孩的改变,是她第一次走进咖啡馆时,手心全是汗,服务员问要加奶吗,她愣了三秒才说’——那三秒,比她过去三十年的社恐都长,但也让她第一次觉得,被回应没那么可怕;最妙的是金句穿插”——每章结尾用加粗字体总结核心观点,比如内心那座山,是你与自己对话的密室’”“翻越的每一步,都是对自己的重新定义’”。这些故事化+工具化的表达,让读者既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又能立刻抄作业

三、阅读体验:从“困在山底”到“站在山巅”,我终于松开了“自责的手”

我是缩在沙发上读完这本书的。第一遍读时,总忍不住暂停——原来我总因迟到自责,是因为守时当成了自我价值的标尺;我总在恋爱里患得患失,是因为被爱当成了值得被爱的唯一证明。书里有个测试:当你面对内心那座山时,第一反应是我爬不上去,还是我想试试看我盯着手机屏幕笑了——我以前总是前者,现在才懂:​​困在山底的恐惧,比爬山时的疲惫更可怕​​

第二遍读时,我开始登山式阅读:被领导批评时,我用情绪登山图梳理情绪;社恐发作时,我强迫自己迈出三步(比如和便利店店员说谢谢);甚至和妈妈吵架后,我不再急着道歉,而是写登山日记今天和妈妈吵架,我很难过,但我想试试先听她说这些改变很小,却让我逐渐松绑

最触动我的是书中的一句话:你心里的那座山,不是障碍,是路标’——它指向的,是你从未认真看过的另一个自己这句话像颗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我开始观察自己的登山时刻:早上因堵车迟到而烦躁,是因为害怕被否定;工作因同事拖延而焦虑,是因为害怕失控。现在,我会在每个清晨对自己说:今天,我想和心里的那座山,说声你好那些曾经让我崩溃的,竟慢慢变成了生命的坐标

四、评价与影响力:心理圈的“登山教科书”,成年人的“自我和解指南”

《越过内心那座山》在心理圈被称为实用心理学的登山版:《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评价它用生活化场景拆解专业理论,比教科书更易读;《新周刊》说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心理登山指南,无论你是迷茫的,还是低谷的,都能从中找到台阶;更意外的是,它被心理咨询师关注——某线上咨询平台用书里情绪登山图做课程,学员反馈对情绪的掌控感提升了60%

去年参加一个自我成长沙龙,遇到位在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的读者,她说: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强,看完这本书突然哭了——原来我不需要永远爬在最前面,只需要好好爬自己的路这句话让我突然懂了,《越过内心那座山》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用登山的外壳,装了和解的内核:在这个内卷”“自我内耗盛行的时代,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内心强大,不是永远不跌倒,是跌倒后能笑着爬起来;真正的自我接纳,不是否定痛苦,是看见痛苦里的礼物’”​​

五、属于我的“登山启示录”

合上书时,我盯着封面上越过内心那座山几个字看了很久。以前总觉得内心有座山人生的枷锁,现在才懂:​​它是生命的礼物”——缺了它,我们会困在完美的幻想里;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攀爬中,看见更辽阔的自己​​

现在的我,会把书里的话写在便利贴上,贴在书桌前:内心那座山,是你与自己对话的密室”“翻越的每一步,都是对自己的重新定义上周,我因方案被否躲在厕所哭,我拿出笔记本画登山图,写着山脚:方案被否山腰:委屈/自我怀疑山顶:我需要更清晰的沟通。十分钟后,我居然冷静到能主动找领导讨论修改方案。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越过内心那座山的人,不是没有眼泪,是带着眼泪,依然选择向上​​

这就是《越过内心那座山》给我的礼物:它不是什么人生指南,却用一个关于攀爬的故事告诉我——​​这世上最珍贵的成长,从来不是到达山顶,是在攀爬中,学会与自己和解;最动人的强大,从来不是永远不跌倒,是跌倒后,依然愿意再试一次​​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是登山者”——山从不会消失,但翻过去之后,你会看见:原来山顶的风,比山底的更温柔;原来你看过的风景,比想象中更辽阔。

“《越过内心那座山》:当我学会“与山和解”,终于看清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 爱阅读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座用文字搭建的“纸上故乡” 《果园城记》是作家师陀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邮差先生》《傲骨》《三个小人物》等篇目,以虚构的豫东“果园城”为舞台,通过邮差、教师、老秀才等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勾勒出1930年代中...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用台词雕刻的人性万花筒与存在主义预言 | 爱阅读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用台词雕刻的人性万花筒与存在主义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伊丽莎白剧场到元宇宙的戏剧圣经 《哈姆莱特》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1601年的悲剧,1603年首次印刷出版,2023年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推出全息投影版剧本。这部被称作"戏剧界的珠穆朗玛峰"的作品,通过丹麦王...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海子诗全集》:在麦浪与星群里,我们触摸“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诗坛的“精神火种库” 《海子诗全集》是中国当代诗人海子(查海生)诗歌作品的全编集,由作家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2021年修订再版),收录了海子从1982年至1989年创作的160余首诗歌及部分未刊手稿。作为“朦胧诗...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 爱阅读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上周三下午,我在公司茶水间抱怨“家里书架乱得像被台风扫过”,邻座的退休老教师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旧书:“你该读读这个——《混乱的图书馆》。我家楼下那家社区图书馆,比书里写的还乱,但比任何地方都温暖。”我接过书翻了两页,立刻被第一行字击中:...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刷到这本书的试读片段,立刻被吸引住了:“你不是玻璃心,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情绪锚点’。”那一刻,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周因为同事一句“你这个方案不行”,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的自己——...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 爱阅读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到台大的文化摆渡船 2011年,余秋雨将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的中华文化史课程整理成书,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文化真人秀”——课程实录里穿插着北大...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 爱阅读

《终成眷属》:莎翁笔下的爱情突围战与阶级破壁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灰姑娘的16世纪职场升级指南 作为莎士比亚"问题剧"系列的冷门瑰宝,《终成眷属》以五幕剧形式,将薄伽丘《十日谈》的猎奇故事改造成女性觉醒的先锋实验。这部1623年首印的剧本,用"医生之女智取贵族"的颠覆性设定,在伊丽莎白时代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