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自作自受》:在人生的“烂摊子”里,捡到最珍贵的礼物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3

《自作自受》:在人生的烂摊子里,捡到最珍贵的礼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不完美”的成长手账,藏着成年人的真实生存指南

《自作自受》是作家阿梨2023年推出的首部长篇随笔体小说,没有华丽的营销造势,却凭借真实到扎心的叙事,在豆瓣读书拿下8.9分的高口碑。不同于传统成长故事的逆袭套路,这本书记录了一个普通都市女孩林小满是怎样把生活过成一锅乱炖”——辞职创业失败欠债、为证明自己硬着头皮接下烂项目、和家人吵架后摔门而出却在便利店哭到睡着……书中没有从此幸福生活的童话结局,却用37个小章节,把搞砸一件事后的狼狈、反思、和解,写成了比完美人生更动人的生存样本。

二、书籍内容:那些“作”出来的伤疤,最终都成了成长的勋章

若要用一个画面打开这本书,或许是深秋的深夜,林小满蹲在公司楼下的垃圾桶旁,手里捏着被甲方打回第7版的策划案,手机屏幕亮起——银行卡余额短信显示-2376.5元。她裹紧单薄的外套,闻着垃圾桶里飘来的咖啡渣味,突然想起三个月前信誓旦旦对妈妈说我养你的样子。

书中最戳人的细节,藏在搞砸后的琐碎里:她为了还债去咖啡馆兼职,总把拉花弄砸,却被老店长拍着肩膀说:拉花歪了才像人生,正的那是机器打的糖浆。;她硬着头皮参加同学会,席间被问现在月薪多少时撒谎还行,转头却在洗手间对着镜子练下次要怎么圆场;她翻出大学时的日记本,里面夹着一张30岁前要完成的10件事清单,而此刻她正对着清单上创业成功”“环游世界的字迹苦笑——原来最的,从来不是那些具体的错误,而是我们总以为必须完美的执念。

三、写作特点:像剥洋葱般层层剥开“体面”,露出生活最本真的汁水

阿梨的文字没有刻意的金句制造机感,却带着一种刚从生活里捞出来的鲜活。她擅长用错位感制造共鸣:比如写林小满第一次见客户时,精心穿了高跟鞋,却在挤地铁时被踩掉一只,只能光脚踩在发臭的地毯上,嘴里还念叨着这双鞋2000块呢;写她和发小吵架后,明明想道歉,却在微信里反复删改,最后发过去一句你上次借我的充电宝还没还,结果对方秒回早扔了,那破玩意儿充不进电

这种不美化的叙事,反而让读者更能代入——我们都曾是林小满:明明很在意,却偏要装无所谓;明明很努力,却总在关键场合掉链子。但阿梨的高明在于,她没有停在摆烂的情绪里,而是像拿着一把小铲子,慢慢铲开的外壳,露出里面的真心:我终于明白,那些被我称为的选择,其实都是我在用力活着的证据。

四、阅读体验:从“想骂她傻”到“想抱抱她”,像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初读《自作自受》时,我总忍不住想:这姑娘怎么这么不懂事?明明有份稳定的国企工作,偏要辞职开咖啡馆;明明不爱那个男生,偏要为了不被看轻和他谈恋爱;明明攒不下钱,偏要在生日时给自己买束贵得离谱的玫瑰。直到某个加班到凌晨的夜晚,我合上书页,突然在林小满的日记里读到一句话:我以前总觉得是我的缺点,现在才发现,原来我只是在拼命证明——我值得被好好对待。

这句话像一根细针,轻轻挑破了我心里的那层伪装。我也曾为了显得成熟压抑过情绪,为了符合期待做过违心的选择,像林小满一样,把自己的生活过成了一场表演。但书里的林小满教会我:搞砸没关系,后悔也没关系,重要的是,当我们终于敢承认我就是个不完美的人时,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的,都会变成礼物——它们教会我们自己想要什么,教会我们如何更温柔地和世界相处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本“反成功学”的成长之书,正在治愈千万“拧巴青年”

《自作自受》的爆火,恰恰印证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困境: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优秀”“要成功,却没人教过我们搞砸了怎么办。豆瓣上有读者留言:看完这本书,我把压在抽屉底的失败简历烧了——原来那些被我视为耻辱的经历,都是我活过的证据。小红书上#自作自受治愈我#的话题阅读量超2000万,无数人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也为了证明自己买了辆二手代步车,结果养车钱比工资还高,但现在我终于敢说我后悔了

更难得的是,这本书打破了成长必须逆袭的固有逻辑。没有霸道总裁,没有开挂人生,有的只是一个女孩在跌跌撞撞中学会的生存智慧:承认自己的脆弱,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在出来的烂摊子里,种出一朵属于自己的小花。

六、个人意义:她让我敢说“我不够好”,却依然热爱自己

对我而言,《自作自受》的意义远不止共鸣。去年我因冲动辞职创业,结果血本无归,整个人陷入我不行的自我否定里。是林小满的故事救了我——她会在亏掉所有钱后,蹲在路边吃一碗加蛋的热汤面,会对着晚霞说今天的云真好看;她会在被客户骂到哭后,回家给妈妈打电话说我今天学到了新东西

现在的我依然会犯错,依然会,但不再急着否定自己。我开始把搞砸的经历写成手账,在旁边贴上当时的照片:比如第一次直播时忘开麦克风,对着空气说了一小时;比如给流浪猫搭的窝被雨冲垮,却意外拍下了它缩在纸箱里发抖的样子。这些不完美的瞬间,反而成了我生命里最鲜活的注脚。

最后:一句值得刻进心里的话

生活从不会因为你做对了就奖励你,却会在你认真活过时,悄悄给你递上糖。”——这不是书中的原话,却精准概括了林小满的人生哲学。在这个鼓吹完美”“高效的时代,阿梨用一个不完美的女孩告诉我们:最珍贵的成长,往往藏在那些出来的伤疤里——当你不再害怕搞砸,当你学会和自己的不完美和解,你会发现,生活早就给你准备好了最温柔的礼物。

如果你也曾在应该想要之间挣扎,如果你也受够了必须完美的枷锁,不妨翻开《自作自受》。这一次,别急着当人生赢家,试着做一个自作自受的普通人——你会在那些真实的狼狈里,找到最珍贵的勇气。

“《自作自受》:在人生的“烂摊子”里,捡到最珍贵的礼物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 爱阅读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当代视角重审汉学”的学术随笔集,传统学问的“现代转译器” 若要给《汉学书评》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1世纪的‘汉学解剖刀’”。这部由中国古典文学学者陈平原(化名)耗时8年撰写的学术随笔集(2021年初版...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一、基本信息:哥特文学的“灵魂火山”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1847年的“文学火山喷发”,与《简·爱》《傲慢与偏见》并称为“英国女性文学三峰”。这部以19世纪英...

《活着本来单纯》:在浮世里打捞一颗童心 | 爱阅读

《活着本来单纯》:在浮世里打捞一颗童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装满生活糖块的“时光机” 201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活着本来单纯》,是丰子恺女儿丰一吟授权编订的散文漫画精选集。全书收录55篇散文与原版复刻漫画,分为“渐”“无宠不惊过一生”“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五部分,像五扇推开即见的窗...

《吉米·科瑞根: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子》:当天才的“聪明”遇上人间烟火,我们终于读懂了“天赋”的真相 | 爱阅读

《吉米·科瑞根: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子》:当天才的“聪明”遇上人间烟火,我们终于读懂了“天赋”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幽默拆解天才”的成长寓言 《吉米·科瑞根:世界上最聪明的小子》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巴克利(Christopher Buckley)于1990年出版的幽默成长小说,全球销...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 爱阅读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东方哲思的“诺奖诗典” 泰戈尔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由103首散文诗组成的“献给神的诗”,以“采果人”“旅人”等意象为载体,构建起对生命、自然与神性的终极叩问。诗集融合印度《奥义书》...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拿到《中国乡约制度》时,我正坐在老家的晒谷场上。蝉鸣裹着稻穗的清香钻进书页,封面上那句“中国乡村的秩序,不在官府的文书里,而在乡约的诵读声中”像一根细针,“叮”地挑开了我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原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乡邻往来,早被古人...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 爱阅读

《中国艺术精神》:用“心眼”看懂东方美学的“精神密码”,解锁传统艺术的当代生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新儒家”的艺术哲学宣言 《中国艺术精神》是徐复观196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成书于他旅居香港、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的特殊时期。作为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复观以“文化自觉”为底色,用近300页篇幅,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