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勾心斗角》:在“笑脸背后”,读懂“人性的暗河”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4)读一读32

《勾心斗角》:在笑脸背后,读懂人性的暗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与家庭的“人际显微镜”,当代人的“生存启示录”

《勾心斗角》是作家马伯庸2020年推出的现实主义小说,被《人民日报》评为年度最具烟火气的人际寓言,上市两年销量破200万册,入选豆瓣读书职场类Top10。故事以广告公司项目组”“三代同堂家庭双线展开,用会议桌上的恭维”“茶水间的闲聊”“家庭聚会的红包等100+真实场景,剖开了表面和谐,暗潮汹涌的人际真相。书中没有非黑即白的善恶对立,却充满同事递的咖啡里放糖还是放盐”“亲戚夸你有出息时眼底的嫉妒”“领导拍你肩膀时算计的筹码等细节,像一面人性的哈哈镜,让每个读者都能从中照见自己在职场、家庭、社交中的影子

书中没有说教式的大道理,反而像一场午夜的朋友聚会:作者会突然问你你上次和同事真心聊天是什么时候?”“你给亲戚随的红包,真的是心甘情愿吗?这些扎心的提问,瞬间将你拉进人际的现场

二、核心价值与内容亮点:从“被套路”到“懂套路”的生存觉醒

核心价值:用人际暗战的真实案例,教会读者识别套路,守住本心

这本书最珍贵的收获,是帮读者跳出非善即恶的二元判断。马伯庸用广告人林晓”“家庭主妇苏阿姨”“退休干部老陈等角色的故事证明:人际中的勾心斗角,本质是利益与情感的博弈”——它能解答为什么对你越好的人,越容易背叛你”“为什么亲戚越热情,越让人窒息”“为什么领导的夸奖,总让人心里发慌等真实问题。读罢此书,你会突然看懂:为什么林晓帮同事改了10版方案,功劳却被对方抢走?因为对方要的是上位的机会;为什么苏阿姨总说我家孩子最乖,却偷偷比较你家娃的成绩?因为她需要确认自己的价值;为什么老陈退休后总请你吃饭,却总提当年的辉煌事迹’”?因为他在用回忆对抗衰老的焦虑。答案藏在作者对人际三问(对方图什么?你在怕什么?这段关系真的需要勾心吗?)的追问里——它教会我们:真正的成熟,始于看透但不说透

内容亮点:三个戳心人际切片

​​会议室的糖衣炮弹:一句辛苦了,藏着三重算计​​:书中用广告项目组的真实场景拆解职场礼貌的潜台词。项目成功庆功会上,总监拍着林晓的肩说:小林,这次多亏你熬夜改方案,辛苦了!旁边的同事笑着补刀:是啊,小林可是公司的宝藏林晓表面笑着应和,心里却犯嘀咕:上周我抱怨加班时,总监说年轻人要多锻炼;今天夸我宝藏,是不是想把我调去更累的创意岗?这种用细节拆解职场话术的策略,像用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了职场温情的包装纸。

​​家庭聚会的红包博弈:500块的礼,买不来真心​​:作者用苏阿姨的家庭故事,展现亲情背后的利益交换。过年时,苏阿姨给表姐的孩子包了800块红包,表姐却回她600块,还笑着说:妈,您别破费,我们年轻人不讲究这个。苏阿姨嘴上说没事,转头就和老伴念叨:她这是嫌我钱少?去年我给她弟买房垫付了2万,她倒记仇了。这段故事被《中国青年报》称为最真实的中国式亲情。它用红包的金额”“回礼的时机等细节,戳破了亲情=无私的幻觉。

​​退休干部的回忆杀:越辉煌的过去,越藏着孤独​​:书中用老陈的日常,戳破老年人社交的伪装。老陈每天在小区里和老伙计们聊当年当科长时如何震慑下属”“给领导送礼的学问’”,可子女回家时,他却总说我和老张头下象棋呢。直到有天,老伙计们约他去钓鱼,他盯着鱼塘叹气:现在没人听我讲当年勇……”这种用回忆对抗衰老的视角,像用一盏,照亮了老年人的孤独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像“人性的纪录片”一样“边看边悟”

写作特点:真实场景犀利洞察的完美融合

马伯庸的笔锋像菜市场的摄像机”——会议室的投影仪蓝光”“茶水间的微波炉嗡鸣”“家庭餐桌的油渍等真实细节搭建故事框架,用对话体(如林晓想:领导今天夸我,是不是要给我加任务?’”心理独白(如苏阿姨捏着红包,指甲掐进掌心)填充血肉,用黑色幽默(如亲戚说你家娃真乖,转头对孩子说别学他,就知道看书’”)消解沉重。书中没有学术化的黑话,反而充满画面感”——你会突然觉得自己穿越到了广告公司的茶水间,看着林晓捏着咖啡杯,听同事们聊新来的实习生背景不简单;或是坐在苏阿姨家的客厅,看她给表姐递红包时,手指微微发抖;又或是跟着老陈在小区里遛弯,听他和老伙计们吹当年的政绩。这些细节像放大镜,把人性的微妙放大到你眼前。

阅读体验:从代入感强后背发凉的人际觉醒

初读时,我对《勾心斗角》的认知停留在职场小说的刻板印象——觉得这是一本讲办公室斗争的书。直到读到家庭聚会的红包章节,马伯庸用苏阿姨的心理活动点醒了我:我之前总觉得亲戚之间要客气,但苏阿姨的故事让我明白:客气有时候是防御热情有时候是比较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过年给亲戚随礼的经历:我曾因怕被说抠门而硬着头皮包了1000块红包,却在表姐回我600块时,心里堵得慌;却在某个深夜,看着书中苏阿姨的红包,突然给表姐发了条消息:今年别互相随礼了,咱们带孩子去游乐园吧。结果,表姐说:早该这样了,我妈总说我太计较

四、评价与影响力:被“职场人”与“普通人”双重珍视的“人际指南”

该书在文学界被视为当代人际寓言的典范”——《新周刊》评价:马伯庸用显微镜人情世故,让勾心斗角贬义词变成了照见人性的镜子在大众层面,它更是现象级读物”——从豆瓣读书Top10到知乎职场话题的高频推荐,从职场新人中年主妇,处处可见它的身影。最近和做HR的朋友聊天,她说:现在我培训新人,总说别被前辈热情骗了,先看他为谁谋利’——《勾心斗角》里的林晓就是最好的例子。

五、个人意义与共鸣:它教会我“看透套路,更要守住真心”

合上书页时,我正坐在书桌前整理通讯录”——里面有总说有事找我却从不帮忙的同事”“逢年过节发群发祝福的亲戚”“退休后总聊当年勇的老陈。书中的马伯庸说:人际中的勾心斗角,就像一场猜谜游戏’——你猜他在想什么,他猜你在图什么。但最累的,是你忘了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因职场内斗失眠的经历:我曾因同事抢功而焦虑,却在看到老陈的孤独时突然明白:比起赢过别人守住自己的节奏更重要。

最近重读《乡土中国》,我用这本书的人际思维重新品味:费孝通说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马伯庸说差序格局里藏着无数小心思’——它们都指向同一个真相:真正的人际关系,不是勾心斗角的博弈,是彼此看见的真诚。这种跨书的共鸣,让我对人际有了全新的敏感——原来我们的焦虑”“疲惫”“失望,都源于太在意别人的算计;原来我们的轻松”“自在”“温暖,都始于守住自己的真心

这大概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给你人际的答案,却会给你人际的眼睛。当你下次因同事的恭维而飘飘然时,不会再轻易相信;当你遇到亲戚的攀比时,也不会再暗自神伤——因为你知道,《勾心斗角》早已用会议室的糖衣炮弹”“家庭聚会的红包”“退休干部的回忆,为你点亮了一盏灯:真正的人际智慧,从看透套路开始;真正的幸福,从守住本心起步。

​​最后,分享一句马伯庸在书中的人际箴言​​

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最厉害的武器,从来不是算计,是真诚

“《勾心斗角》:在“笑脸背后”,读懂“人性的暗河”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一、书籍基本信息:藏在贝壳里的“科幻原点” 若要给“科幻小说的起点”找个体面的坐标,《海底两万里》一定在候选名单前列。它是法国“科幻之父”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高潮之作(前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18...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 爱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圈的“清醒剂”,普通人的“效率指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美国企业家加里·凯勒(Gary Keller)与管理顾问杰伊·帕帕森(Jay Papasan)2013年合著的“反内耗指南”,被《纽约时报》《福布斯...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 爱阅读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史学史的"全息投影" 作者以"显微镜+望远镜"的双重视角,将中世纪史学发展解构为12个关键切片。从8世纪贝德《英吉利教会史》的墨迹未干,到15世纪薄伽丘《十日谈》的世俗狂欢,每个章节都像一具史学标本,用修道院手稿与宫廷编年史...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 爱阅读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解锁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密码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商业世界里,传统的公司管理模式似乎逐渐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像马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再怎么努力也难以与飞速奔驰的汽车相媲美。而《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就如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管理世界的大门,让我...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治理密码”的智性冒险 | 爱阅读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治理密码”的智性冒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跨界通识”的破壁之作 《追寻良治:中国与世界的三千年》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张凯教授撰写,2023年12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为一本通识类著作,它脱胎于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的热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 爱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用“管理圣经”破解现代组织的效率密码 一、书籍核心价值:管理者的“认知升级手册”与“行动指南” 这本书像一把瑞士军刀,刀刃上刻着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60年咨询经验的精华——通过“时间管理”“贡献意识”“用人之长”等核心概念,帮管理者建立“从效率到成效”的底层逻辑...